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 quality(模糊匹配)
95条记录
玉米种子基本物性及机械损伤规律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开发西南丘陵山地玉米播种、收获等专用机械装备时,需掌握玉米种子的基本物性和力学性质。为此,本试验测定了3种玉米种子的基本物性参数,并研究了品种、含水率、受压位置与玉米籽粒压缩性能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新中玉801、先玉1171、渝豪单2号的千粒质量、密度、质心至钝端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321.36 g、1.29 g·cm-3、3.83 mm,除密度和下底宽之外,不同品种间的物性参数差异显著;玉米种子正四棱台体积预估模型拟合系数为0.207;产生损伤的主要因子依次是含水率、受压位置、品种;玉米种子在裂变临界点和破裂点处的变形量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力和变形能则与之相反,并得到不同损伤程度处力学特性值与含水率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均大于0.9。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含水率 体积模型 压缩特性 裂变临界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青贮、黄贮研究进展及展望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寻求优质饲料成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玉米籽粒和秸秆营养丰富,总能量与牧草相似,经厌氧发酵后可形成优质饲料,满足畜牧业的日粮需求.主要介绍玉米青贮、黄贮概念及特征,综述其养分、饲喂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青贮 黄贮 饲喂效果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穗糯玉米新品种'劲糯2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劲糯2号’是以糯玉米自交系46A为母本,w218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大穗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具有穗大、产量高、品质优良等优点,适宜在川、渝、黔、湘、鄂、滇等西南地区种植推广,鲜穗产量达15.41 t·hm-2

关键词: 糯玉米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解析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指导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高效利用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玉米黄改系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亲本黄早四为共同亲本与11个代表性自交系构建的、包含2 0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巢式关联分析群体(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population,NAM)为试验材料,分别与改良瑞德*黄改系杂优利用模式的代表自交系郑58和昌7-2进行测交,并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区10个试验点开展测交群体的多环境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在开展NAM测交群体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各性状在NAM群体及其测交群体之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联合逐步回归(Joint stepwise regression)模型进行了NAM及其测交群体QTL定位和产量QTL的复等位遗传分析,并对NAM及其测交群体定位QTL所在区域的遗传重组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2个测交群体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主要是行粒数和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均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强优势测交组合(郑58测交群体)的产量表现与NAM群体自身的产量表现相关性较低,表明相对于弱优势测交组合(昌7-2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受RIL家系自身的产量影响较小.QTL定位结果表明,与NAM群体相比,利用其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数目较少,但能解释更高的表型变异.昌7-2和郑58测交群体定位到的QTL中,分别仅有27%和25%的位点与NAM群体定位结果重叠或相邻.主效位点的复等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郑58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在单穗产量QTL中,68.69%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骨干亲本黄早四.但在昌7-2测交群体中(弱优势测交组合),仅有36.36%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黄早四.利用郑58测交群体共鉴定到13个重要的产量相关基因组区段,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在其中的11个区段表现为增产,这些区段对黄早四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QTL所在区域的重组率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郑58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所在区域具有较低的遗传重组率,符合杂种优势相关位点更容易分布于低重组区的基因组基本特征.[结论]在强优势测验种郑58遗传背景下,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对测交组合的产量具有重要遗传贡献,定位到的相关遗传区段与玉米杂种优势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丘陵带状套作高产高效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

南方农业 2020

摘要:2018—2020年,在重庆市铜梁区以引进的25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采用密度、品种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影响套作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性状指标,筛选适合套作的玉米品种鉴定指标,并筛选优良品种。通过比较密度和品种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提出倒伏率、空杆率、茎腐病率和穗粒数可作为选择套作耐密玉米品种的主要指标。通过耐密系数和4.50万株/hm2、6.75万株/hm2两密度下各品种产量等级分布分析,认为可以把耐密系数作为品种稳产性的鉴定指标。综合以上结果,结合田间实际表现,最终筛选出仲玉3号、渝单998和SX66这3个品种,其在耐密、高产、抗性、品质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适合套作种植的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带状套作 品种筛选 鉴定指标 评价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新品种Q糯5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Q糯5号是以糯玉米自交系715-10为母本、8300-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糯玉米一代杂种。植株株高237.0 cm,穗位高99.9 cm,果穗锥型、粗大,穗长19.5 cm,穗行数14~18行,平均行粒数36.6粒,籽粒大、白色,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蒸煮后食味香甜可口,皮薄化渣,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1%,中抗纹枯病,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900 kg左右,鲜籽粒产量580~640 kg,适宜在四川、重庆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 糯玉米 Q糯5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重庆地区周年光温资源的玉米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地区玉米生产,受前期"倒春寒,阴雨寡照",后期"极端气候,高温避熟"及常年的稀大行种植习惯影响致单产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选用广适、稳产玉米品种‘渝单30’,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回顾、查阅近几年重庆地区光温资源资料,以适应气候变化及新形势下现代玉米种植模式要求,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研究播期与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播期情况下提早10 d播种的产量>当地生产上采用播期>播期延后10d;52500株/hm~2产量>60000株/hm~2>45 000株/hm~2>37 500株/hm~2;‘渝单30’密度在52 500株/hm~2下播期提早10 d,产量最高。本研究为重庆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光温资源 栽培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我国15个玉米主产区的2007~2016年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分类测算玉米种植技术效率、时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主产区省份的生产种植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在玉米种植业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与直接物资与服务投入、提高种植规模达到适度规模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向效应,传统玉米种植大省技术效率优势并不显著,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技术进步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投入要素增加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推广扩散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玉米生产必须要转换新的增长动能,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应加强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等工作。

关键词: 玉米 随机前沿模型 技术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粒糯玉米新品种‘科花糯828’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花糯828’是以DN830为母本,D51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彩粒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籽粒紫色与白色相间排列,品质好,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23%,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清香,鲜穗产量13.25 t·hm~(-2)。

关键词: 糯玉米 杂交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类群特点,本研究对129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收集的地方品种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田间鉴定,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两年鉴定的农艺性状表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的31个农艺性状中有16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达2.0以上,其中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两年鉴定结果分别为2.07和2.08。基于31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将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即早熟小粒型、早熟中秆硬粒型和中熟高秆型。早熟小粒型是食用玉米类型,以糯玉米为主,还包括爆裂玉米和食用硬粒白玉米;早熟中秆硬粒型主要为分布于中高山区的白色早熟硬粒品种;中熟高秆型表现为中熟、高秆、中大果穗。全面分析表明,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划分的3大类群表型特征为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以及优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重庆 表型多样性 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