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减氮增密对杂交糯高粱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减氮增密对高粱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2017—2018年选用杂交糯高粱品种晋渝糯3号为供试材料,大田试验,设置常氮常密(CK)、常氮增密(T1)、减氮常密(T2)、减氮增密(T3)4个处理,测定高粱抽穗期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CK相比,减施氮肥降低抽穗期高粱顶三叶的SPAD和LAI,增加密度虽然降低顶三叶的SPAD,却能显著提高LAI。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高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递增趋势,拔节期后迅速增加,成熟期积累最大。减少施氮量,提高高粱叶和茎鞘的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及其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密度显著提高高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和茎鞘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但显著降低了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密度,降低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但显著增加高粱籽粒产量。减氮处理降低高粱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但减氮下常密产量下降,增密产量却显著增加。与CK相比,T1和T3处理2 a平均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43%和7.92%,但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晋渝糯3号在重庆地区宜采用减氮增密模式种植,即施氮150 kg/hm~2,密度12.75万株/hm~2,有利于实现高粱的高产高效和节氮栽培。

关键词: 糯高粱 减氮增密 产量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西南地区垄作直播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南地区直播高粱播期不定、苗情不稳、低产低效等问题,以高粱新品种'川糯粱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015-2016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高粱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高粱生育期逐渐缩短,而高粱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降低,两年变化规律一致,D3播期(4月20日)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均高于其他播期;生育期与 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引起高粱播期间产量差异的关键气象因子;温度影响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进而调控穗粒数与单穗重,最终影响高粱籽粒产量.因此,西南地区'川糯粱1号'的适宜播期为4月20日.

关键词: 高粱 播期 直播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水田和旱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重庆市水田、旱地两类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探明驱动水田、旱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分析耕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为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加强省域农业资源管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历史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运用地理重心分析、耕地资源流失率等指标和方法,对重庆地区1980-2000年、2000-2018年两个历史阶段的水田和旱地动态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重庆市各区县近40年的水田、旱地面积均有所减少,水田流失面积少于旱地,但水田流失率更高.随着时间推移,水田和旱地均呈由缓慢零散占用到快速集聚流失的趋势,二者面积重心逐渐由经济发展速度快、耕地质量较好的渝西低海拔区域向经济增速较慢、耕地质量较差的东北方向丘陵区转移.1980-2000年,水田、旱地面积重心转移距离分别为0.58、0.97 km;2000-2018年的重心转移距离分别为2.14、1.57 km.耕地资源流失率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县水田和旱地属于缓慢流失类型,2000-2018年流失速度远高于1980-2000年.水田严重流失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及近郊区县,快速流失区主要聚集在渝东北地区;旱地严重流失区和快速流失区均集中在主城区,呈缓慢流失的区县离主城区有一定的距离.建设占用和生态占用是旱地流失的两大因素;水田流失以建设占用为主,生态占用为辅.综合考虑区县耕地资源流失率及耕地转出类型,可将各区县水田、旱地的耕地资源动态类型归纳为建设占用主导、生态占用主导、无优势主导类型及内部调整4大类,结合流失速度的严重、快速、缓慢和无流失可细分为10小类.[结论]重庆水田和旱地流失的主要特征及驱动力存在区域差异,应基于区域耕地流失特征加强水田和旱地的分区管理,优化开发区现存耕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提高耕地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耕地资源流失率 重心分析 时空分异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三系恢复系Q恢15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恢1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水稻三系恢复系.该恢复系开花习性好,配合力较好,恢复力与Q恢28相当,米质达农业部颁标准1级.用其与神农4A配制的杂交组合神农优415于2021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米质达农业部颁标准1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Q恢15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新品种'劲糯6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劲糯6号’是以糯玉米自交系yw2为母本,Qw1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具有大穗高产、口感优良、外观商品性好等优点。重庆区试平均产量11 973.0 kg·hm-2,比对照‘玉糯918’增产12.68%。籽粒粗淀粉含量69.30%,直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1.80%,鲜食品尝鉴定86.0分,达到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NY/T524-2002)。

关键词: 糯玉米 鲜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注塑模具随形冷却水道冷却效能分析

塑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汽车仪表盘注塑模具,采用无冷却水道、传统冷却水道和随形冷却水道3种冷却系统.利用ANSYS软件对模具进行热分析,模拟了无冷却水道、传统冷却水道和随形冷却水道模具的温度场,分析在不同冷却水道的塑件达到脱模温度的时间、冷却性能、冷却均匀性.结果表明,随形冷却水道模具达到顶出时间仅需要29 s,与无冷却水道达到顶出时间相比,缩短了 371 s,与传统冷却水道相比,缩短了 10 s;当随形冷却水道模具达到开模时刻(29 s),无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32.36℃,传统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62.56℃,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47.20℃,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同时刻无冷却水道模具相比降低了 85.16℃,与传统冷却水道相比,降低了 15.36℃,冷却性能分别提升了 64.34%和24.54%;随形冷却模具型腔表面的冷却均匀性最佳,方差仅为3.32,与无冷却系统模具相比,减小了 5.32,与传统冷却系统相比,减小了 10.93.因此,注塑模具采用随形冷却水道,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 注塑模具 随形冷却水道 冷却性能 冷却均匀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新品种'渝青386'选育与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贮玉米是生产奶、肉等畜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选育高产、优质、抗逆青贮玉米新品种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渝青386'是以自选系'B313'为母本,'渝P54'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利用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两年多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1 122.2 kg/hm2,一年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8 810.4kg/hm2,比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分别增产14.6%、13.4%.该品种抗大、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和茎腐病.全株粗蛋白含量9.19%,淀粉含量30.6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4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65%.通过连续三年试验,各项相关指标表明'渝青386'具有品质优、高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对推进粮改饲结构调整,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农业节本增效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新品种 选育 渝青38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砧用茄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病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0份砧用茄子种质资源的19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及青枯病、根结线虫病、黄萎病等茄子生产中3种主要土传性病害的抗性鉴定,对现有砧用茄子种质进行评价,以期为茄子砧木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个植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90%~73.05%,平均为46.11%,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325~2.008,平均为1.155,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高(73.05%),主茎粗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指数为2.008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7个,累计贡献率76.55%,其中,第4主成分(植株刺因子)、第5主成分(茎粗因子)与嫁接操作便利度和植株生长势相关.聚类分析将参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和第Ⅲ类群全是栽培种,但主茎色、叶缘、果色、果实大小等性状差异明显;第II类群包含4份栽培种和20份野生近缘种,主茎粗最高(20.42 mm),果实最小(平均果长3.79 cm、果粗4.60 cm、单果重73.38 g).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青枯病种质22份、高抗根结线虫病种质11份、高抗黄萎病种质7份,其中,高抗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的种质3份(BW9、LJ-7、Ng1-052),高抗根结线虫病和黄萎病的种质4份(Ng1-003、喀西茄、蒜芥茄、水茄),这些种质可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最后,根据植物学性状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生长旺盛、嫁接操作方便的多抗栽培种种质3份(LJ-18、Ng1-015和Ng1-013),为培育优质、多抗茄子砧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砧用茄子 遗传多样性 青枯病 根结线虫 黄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喹禾灵对魔芋园土壤生态及魔芋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精喹禾灵使用后对魔芋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毒理效应及对魔芋安全性的影响,筛选小宗作物魔芋的适用除草剂.[方法]测定精喹禾灵使用后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在魔芋和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结果]在高于56.25 g a.i./hm2剂量处理下,精喹禾灵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各剂量处理对真菌没有影响.不同剂量处理后,精喹禾灵对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表现出先抑制后恢复的过程;低剂量精喹禾灵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激活作用,高剂量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各剂量处理对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激活作用,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精喹禾灵在魔芋和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5,对魔芋安全.[结论]精喹禾灵在≤56.25 g a.i./hm2剂量应用时,对魔芋园土壤生态及魔芋作物未表现出显著的毒理风险,可以安全应用.

关键词: 魔芋 精喹禾灵 土壤生态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质在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中的调控作用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光质在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中的调控作用,为精确解答生产中血橙果面花色苷着色规律和研发血橙提质增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血橙果实进行遮光处理,采用可见光(390~780 nm)、紫外+可见光(300~780 nm)、长波紫外线(365 nm)和中波紫外线(311 nm)在果实转色期间照射,以不作照射的遮光果实为对照,动态测定各处理血橙果皮中总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果皮中7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血橙转色期间,遮光条件下经对照、可见光和长波紫外线照射的果实,其果面均无花色苷着色;紫外+可见光和中波紫外线照射果实,其果面在照射46 d时均呈现花色苷着色,果皮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78和1.75 mg/kg,照射61 d时,果皮花色苷含量分别为8.78和6.15 mg/kg.试验期间,对照和各补光处理的血橙果皮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持续累积,尤其在紫外+可见光、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光质照射下,果皮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可见光处理.转色期间,血橙果皮中7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4CL、CHS、DFR、ANS、UFGT、GST和Ruby)在不同补光条件下的表达量均呈增长趋势,尤其在紫外+可见光和中波紫外线照射果实中,上述7个基因在各采样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处理,补光61 d时果皮中7个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比同期其余处理至少高2.42和2.76倍、26.46和23.91倍、46.68和44.24倍、10.94和9.70倍、2.09和2.09倍、42.84和36.28倍、5.58和4.99倍.[结论]中波紫外线是诱导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的真正光质,血橙转色过程中,其激发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大量表达,促进果糖、葡萄糖的快速积累,最终促成花色苷在果皮中的快速合成.

关键词: 光质 花色苷 血橙 果皮 中波紫外线(UV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