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沱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重庆沱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重庆沱茶保健功能研究和T2DM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水浸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获得重庆沱茶提取物,采用福林酚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选取24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6只用基础饲料喂养,设为正常对照组(NC组);1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构建T2DM小鼠模型,以低剂量(400 mg/kg,TTEL组,6只)和高剂量(800 mg/kg,TTEH组,6只)重庆沱茶提取物灌胃,T2DM模型对照组(MC组,6只)和N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周期为8周,每天灌胃1次.试验期间测量记录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和空腹血糖,干预结束后,分析重庆沱茶提取物对小鼠组织病理形态、血糖、血脂和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重庆沱茶提取物的主要品质成分中,茶多酚含量最高(34.45%),茶多酚主体成分(儿茶素类)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18.22%).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可有效缓解T2DM小鼠的体质量减轻和肝脏、胰腺病理损伤;干预8周后,TTEL组和TTEH组小鼠空腹血糖均较MC组显著下降(P<0.05,下同),TTEL组降幅为23.95%,TTEH组降幅为48.94%.同时,重庆沱茶提取物能改善T2DM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其中高剂量重庆沱茶提取物的改善效果更佳;与MC组相比,TTEL组、TTEH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可显著改善脂代谢紊乱;与MC组相比,TTEL组、TTEH组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能显著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结论]重庆沱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效果,具备开发为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


防控措施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及重庆沱茶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23
摘要:为了探寻适宜重庆茶区夏秋季沱茶生产的小贯小绿叶蝉防控措施,比较"友好型色板"(处理F1)、"友好型色板+化学农药"(处理F2)、"友好型色板+生物农药"(处理F3)3种防控处理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茶鲜叶品质及所制沱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F3的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显著减少,茶鲜叶产量比处理F2仅低11.3%,产值却高32.4%;茶鲜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F1,分别高出14.54%、7.9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高出92.37%;咖啡碱,没食子酸,EGC,EGCG含量,酚氨比值比处理F1、处理F2 分别降低 33.45%、40.44%,49.86%、39.85%,41.77%、37.83%,142.0%、115.23%,1.80、1.69.2)所制沱茶中,处理F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的73.27%,EGCG显著低于处理F1、F2,分别低16.68%、25.35%;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最低,为1.53;处理F3所制沱茶感官品质最好,其茶汤、叶底、色泽较绿,滋味较醇.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虫口数 防控措施 重庆沱茶 茶叶品质


重庆沱茶粉对蛋糕焙烤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重庆沱茶粉部分替代小麦粉(2%~12%)对蛋糕质构特性、色泽、感官、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重庆沱茶粉对蛋糕质构特性产生负面影响,蛋糕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弹性降低,回复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茶粉添加量的增多,蛋糕亮度L*和色度C*降低,总多酚和总黄酮质量浓度随之升高,2,2-联苯基-1-苦基肼(Diphenyl picryl hydrazin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显著增强(P<0.0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对照组感官得分最高,与茶粉处理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茶粉处理组中重庆沱茶粉添加量为2%和10%时,蛋糕焙烤品质较优.综合分析表明,添加10%的重庆沱茶粉替代小麦粉,改善了蛋糕的风味品质并提高其功能性,此时,蛋糕中总多酚和总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431.53和292.7 mg/100 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43.89μgVC/mL提取液,ORAC值为38.88μmolVC/mL提取液,蛋糕综合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丰富蛋糕种类和功能性茶制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干燥工艺对重庆沱茶及其毛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重庆地产茶鲜叶为原料加工重庆沱茶,比较60℃烘干(1号)、80℃烘干(2号)、晒3h+60℃C烘干(3号)、晒3h+80℃烘干(4号)4种干燥工艺对重庆沱茶及其毛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号毛茶、沱茶综合感官品质好于3、4号毛茶、沱茶.3号毛茶茶多酚质量分数较低为31.3%,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香气物质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2%、43.9%、182.57 μg/L,烯、醇类较多分别为16、7种.1号毛茶香气种类数量和含量均最多分别为54种、190.27 μg/L,2、4号毛茶香气含量较少.经压制后,各沱茶游离氨基酸、醇、醛、烯、酸含量降低,咖啡碱含量升高,3号沱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变化,香气种类数量以及含量均最多分别为50种、252.11μg/L,酮类、酯类含量增加较多分别为64.6%、113%,1号沱茶酮类增加2种,2、4号沱茶香气种类、含量减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识别出11种差异性香气物质,其中烯类5种,1、3号毛茶差异性香气物质种类较多,其对应的沱茶正二十一烷含量较高.6-紫罗酮在各茶样中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OAV)大于10,芳樟醇在1号、3号毛茶及沱茶中的OAV均大于1.综上所述,1号、3号毛茶及沱茶综合品质较好,其对应的干燥工艺更适合于重庆沱茶加工.
关键词: 干燥工艺 压制 重庆沱茶 风味品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干燥工艺对重庆沱茶原料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18
摘要:试验比较了不同干燥方式的沱茶原料茶在常温密封贮藏1年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号茶样亮度(L*值)、茶汤绿度(a*值)下降缓慢,黄度(b*值)升高较慢;2)4号茶样叶绿素含量变化平缓,茶多酚和咖啡碱减幅及氨基酸增幅虽不及5号茶样,但均显著超越其他茶样;3)1, 2, 6, 7号茶样感官品质显著降低,3, 4, 5号茶样感官品质较稳定,其中,4号茶样感官品质显著优于3, 5号茶样,日晒味显著减弱,并透有栗香,滋味更醇厚,叶底更明亮。4号茶样呈现较优的耐贮藏性能,此工艺既能提升感官品质、形成独特风味,又能替代传统沱茶原料茶加工工艺,从而提高工效和安全性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