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温度(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注塑模具随形冷却水道冷却效能分析

塑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汽车仪表盘注塑模具,采用无冷却水道、传统冷却水道和随形冷却水道3种冷却系统.利用ANSYS软件对模具进行热分析,模拟了无冷却水道、传统冷却水道和随形冷却水道模具的温度场,分析在不同冷却水道的塑件达到脱模温度的时间、冷却性能、冷却均匀性.结果表明,随形冷却水道模具达到顶出时间仅需要29 s,与无冷却水道达到顶出时间相比,缩短了 371 s,与传统冷却水道相比,缩短了 10 s;当随形冷却水道模具达到开模时刻(29 s),无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32.36℃,传统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62.56℃,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47.20℃,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同时刻无冷却水道模具相比降低了 85.16℃,与传统冷却水道相比,降低了 15.36℃,冷却性能分别提升了 64.34%和24.54%;随形冷却模具型腔表面的冷却均匀性最佳,方差仅为3.32,与无冷却系统模具相比,减小了 5.32,与传统冷却系统相比,减小了 10.93.因此,注塑模具采用随形冷却水道,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 注塑模具 随形冷却水道 冷却性能 冷却均匀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板温室内立体育秧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分析

种子科技 2018

摘要:主要以重庆PC板温室内多层立体育秧架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目的,首先对PC板温室内多层育秧架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其次针对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造成各层之间温度差异的原因之一;温度对秧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光照对秧苗的株高影响显著(相关系数0.576),且对秧苗的茎粗影响极显著(相关系数0.814)。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工厂化立体育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室 立体育秧 温度 光照 秧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环境因子对昆虫适应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全球气候频繁变化导致生物所栖息的环境条件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会因此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当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便会产生各种胁迫反应。为了研究环境胁迫对昆虫适应性的影响,文章归纳了温度、水分、大气CO2浓度升高以及光照胁迫对昆虫生存、发育、生理代谢、遗传与生态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就环境对昆虫胁迫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昆虫 温度 水分 CO2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态发酵肉制品生产过程在线检测

食品科技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发酵肉制品是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产出的风味独特、具有较长保质期的肉制品,目前多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而液态发酵法生产的发酵肉制品较少,并且工业化生产程度很低.该文利用泡凤爪生产过程中的液态发酵,建立液态发酵肉制品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对泡凤爪生产过程中发酵的温度和产酸量(PH值)进行在线检测,以提高泡凤爪的口感和风味,同时推动液态发酵肉制品工业化、现代化生产.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在线检测 温度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