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佳岚 1 ; 王净 1 ; 马成 1 ; 陶明煊 2 ; 赵春芳 1 ; 张亚东 1 ; 李霞 1 ; 方先文 1 ; 张俊 3 ; 陈长青 4 ; 张巫军 5 ; 夏加发 6 ; 江学海 7 ; 柳开楼 8 ; 乔中英 9 ; 张彬 10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农业资源种质保护与平台

2.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学院

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南京农业大学

5.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6.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7.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8.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9.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1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长江流域;产量;品质;温度;光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06 期

页码: 1361-13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 相关文献

[1]几种环境因子对昆虫适应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段小凤,王晓庆,李品武,彭萍. 2015

[2]PC板温室内立体育秧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分析. 郑吉澍,龙翰威,李佩原,陈正明,刘弘博. 2018

[3]高产优质榨菜品种"华榨1号"及栽培要点. 文守云. 2020

[4]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玉英,罗云米,李戎,陈磊,郭军. 2016

[5]二十一个高粱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再生力比较研究. 奚江,黄娟,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张龙,吴毓. 2019

[6]适宜饮料加工的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李鸿,杨华,吴毓,蒋志成,冯定明,黄旋,周茂林. 2023

[7]沼肥深施对果园土壤性质及柑橘产量的影响. 陈霞,罗友进,吴纯清,高明,谢永红. 2016

[8]有机农业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 孙铭,杨宏博,刘发波,程艳莉,梁涛,刘敦一,陈新平,王孝忠. 2023

[9]不同氮营养水平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邓敏,徐泽,胡留杰,姚永宏,徐茂,皮利. 2012

[10]优化氮肥管理条件下西南地区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筛选. 王军杰,刘发波,张芬,马皓月,马笑,梁涛,陶伟林,郑阳,曹海霖,陈新平,王孝忠. 2023

[11]优质糯玉米新品种劲糯9号. 张采波,张书亚,陈磊,余庭跃,张玮,文守云. 2024

[12]优化施肥效应模型对山银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建海,冯彬彬,徐晓玉,姚永红. 2013

[13]袋栽平菇输液式补水试验研究. 张生,韦静宜,郑勇,陈一龙,王正前,郭军,罗章勇. 2014

[14]不同海拔高度间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张晓春,石有明,尹学伟,周燕,黄华磊,高志宏,钟巍然. 2012

[15]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凤云,李伯群,杨明,余国东,马强,张丕辉,高志宏,廖敦秀. 2012

[16]不同氮素水平下加工型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特性. 王春萍,张世才,黄任中,唐荣莉,李怡斐,吴红,蒋晓英,杨小苗,雷开荣,黄启中,林清. 2020

[17]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付忠军,杨华,姜参参,李淑君,赵建国,祁志云. 2014

[18]重庆主推油蔬两用油菜品种适宜性分析. 黄华磊,石有明,杨涛,刘涛,周燕. 2015

[19]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张胜恒,易红华,蔡治荣. 2008

[20]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英文). 付忠军,杨华,姜参参,李淑君,赵建国,祁志云.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