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贮藏温度对火棘鲜果采后生理及功效活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重庆彭水野生火棘鲜果为试材,研究贮藏温度对火棘功效活性成分原花青素、黄酮、总酚和VC含量的影响,分析相关抗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s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和次生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腐损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3、-1、1、3、5℃贮藏60 d原花青素保持率分别是初始含量的72.97%、65.43%、48.12%、29.76%、21.33%和19.22%;黄酮保持率分别为77.25%、76.27%、72.01%、60.39%、56.96%和35.19%;总酚保持率分别为83.66%、82.61%、62.80%、55.69%、48.51%和43.11%;VC保持率分别为87.17%、86.43%、75.46%、54.83%、36.06%和24.35%;SOD活性保持率分别为81.56%、79.78%、66.32%、27.86%、15.83%和11.25%;PAL活性保持率分别为57.43%、50.05%、42.00%、19.69%、15.62%和14.12%;MDA累积程度与初始含量相比,分别为2.19、2.59、4.51、6.52、7.52倍和8.54倍;腐损率与5℃贮藏60 d相比,分别低88.10%、87.94%、81.09%、54.25%和12.53%。-5、-3℃贮藏与5、3、1、-1℃贮藏相比均可有效保持原有功效成分、降低腐损率、减少MDA累积程度、保持较高SOD和PAL活性,但-5℃和-3℃贮藏差异不显著,-3℃可作为优选贮藏温度。


番茄叶片表皮结构对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影响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为试材,对番茄叶片表皮细胞、绒毛和根毛进行研究。通过手撕叶片和切片,电镜观察番茄叶片表皮细胞、绒毛及根系根毛生长情况。试验表明,抗病品种的绒毛比感病品种的绒毛多,其品种之间的细胞变化不大,没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根毛比感病品种的根毛多、壮;观察研究正常植株和感病植株的叶表皮结构,试验表明,叶片上下表皮绒毛数没有明显变化,植株感病后,其叶片表皮细胞变化较大,细胞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并观察到感病叶片的叶脉有明显的变形邻近筛管分子的伴细胞。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17
摘要:"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事件,我国实施"营改增"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减轻企业自身的税负,不断拉动市场的相关需求,进而持续推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进程,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我国在各方面的竞争实力,确保我国国际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营改增"也给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在企业财务工作中无法切实把握存在的影响,未能根据"营改增"选择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就可能导致财务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带来税收风险。笔者将在本文分析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改性处理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特性的影响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粘度、稳定性和成膜性,筛选适宜水果保鲜的改性处理方法,本文以魔芋精粉为原料,分别用没食子酸(A)、马来酸酐(B)和三聚磷酸钠(C)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同时以未改性魔芋精粉(D)为对照,分析比较改性产品的粘度、稳定性,获得3种改性剂的最佳改性剂量,并对最佳改性剂量获得产品的性质及保鲜效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改性剂最佳剂量为:A2(没食子酸∶魔芋精粉=1∶5),B2(马来酸酐∶魔芋精粉=1∶5),C2(三聚磷酸钠∶魔芋精粉=1∶3);改性魔芋精粉溶胶的粘度、稳定性均比未改性的好;改性魔芋精粉的成膜性比未改性的好,薄膜透明均匀、强度高、弹性大;几种改性产品对樱桃的保鲜效果为C2>A2>B2>D。上述研究结果对筛选适宜水果保鲜的魔芋葡甘露聚糖改性处理具有重要技术指导作用,同时为新型膜材保鲜水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成茶,其茶氨酸含量是增加的。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丘陵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3
摘要:为探讨重庆紫色丘陵地区4种典型的农耕土地类型对土壤的质量影响,对土壤养分因子氮、磷、钾、有机质、代换量及有机碳,重金属铜、锌、铅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于荒地,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农耕方式下养分代换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不同程度下降,而碱解氮、有机质、有机碳有增大的趋势,但土壤退化评价显示都呈现一定程度退化现象,退化指数-9.16%~-15.6%;对土壤重金属环境的影响,铜、锌全量均在背景值范围内,潜在威胁较小,而铅含量均已超出背景值,并且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及活化率均受到不同农耕方式的极大影响而出现明显的分异现象。紫色丘陵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利用下的土壤需要注意对土壤肥力质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维持耕地的长期性。


不同激素配比对‘渝茶1号’继代增殖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渝茶1号继代培养苗为试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IBA、GA3,观察其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BA/NAA浓度比值在7.5~15之间时,苗生长势较好,NAA浓度处于0.1~0.5 mg/L。GA3的添加对增殖和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隔代使用效果较好。总体来说,MS+1.5 mg/L 6-BA+0.1 mg/L NAA+0.2 mg/L GA3(隔代)处理的继代苗生长势最好,增殖系数达到3.56,叶深绿、茎粗、节间较长、愈伤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