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Li Boqun
作者: Li Boqun 1 ; 李伯群 2 ; 周凤云 2 ; Zhou Fengyun 1 ; Gao zhihong 3 ;
作者机构: 1.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ongqing Baishiyi, 401329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白市驿401329
3.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ongqing Baishiyi, 40
关键词: 小麦;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产量预测
会议名称: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151-00000155
摘要: 为有效解决小麦播种收获时劳畜力紧张、常规技术费工费力等问题,根据重庆稻田及早地小麦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结合大面积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多年小麦轻简化生产的研究经验,进行组装优化并进行田间生产示范,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节本高效.根据重庆小麦轻简化生产技术的要求,从产量目标、种植制度、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简化施肥技术、全程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控、适时机械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小麦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便于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操作,适宜目前土地流转、生产规模化的需要,对于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培育规模种植大户,开发重庆地区秋冬冬闲田(地)农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胚芽鞘分蘖的生长发育研究. 郝艳玲,贺阳冬,马强,张怀渝,任正隆. 2009
[2]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马强,余国东,李伯群,任正隆,周凤云,李泽碧,廖敦秀. 2010
[3]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李伯群,余国东,周凤云,马强,廖敦秀,张丕辉,石有明,张继君. 2010
[4]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周凤云,李伯群,余国东,马强,高志宏,杨明. 2013
[5]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李伯群,余国东,周凤云,马强,廖敦秀,张丕辉,石有明,张继君,杨明. 2010
[6]小麦新品种渝麦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凤云,余国东,李伯群,马强,杨明,高志宏,张丕辉,廖敦秀. 2012
[7]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 2011
[8]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凤云,李伯群,杨明,余国东,马强,张丕辉,高志宏,廖敦秀. 2012
[9]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配麦特性研究. 周凤云,余国东,杨明,李伯群,马强,高志宏,廖敦秀. 2012
[10]不同土壤湿度对麦田除草剂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周爱平,唐定富,周凤云,尹学伟,杨德,杨明,汪华,李伯群,高志宏. 2017
[11]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影响. 张建奎,董静,余国东,宗学凤,李伯群. 2011
[12]重庆小麦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卢建文,李伯群. 2014
[13]小麦温光型不育系C118S、C338S的选育. 张继君,余国东,周燕. 2007
[14]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及其在潼南县的示范推广. 张丕辉,石有明,刘乾毅,米洪全,向秀清,余国东. 2007
[15]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马强,李泽碧,余国东,李伯群,周凤云.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施氮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荣晓椒;李伯群;高志宏;周凤云;谭恢宇
关键词:氮肥;紫色小麦;渝黑521;群体质量;产量
-
优质紫黑色小麦新品种-渝黑521
作者:周凤云;李伯群;马强;杨德;荣晓椒;谭恢宇;高志宏
关键词:
-
烘干干燥脱水对糯小麦籽粒角质率的影响
作者:马强;黄宗玲;李伯群;周凤云
关键词:烘干干燥;脱水;糯小麦;籽粒;角质率
-
自然干燥对糯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变化的影响
作者:马强;黄宗玲;李伯群;周凤云
关键词:自然干燥;糯小麦;籽粒;透明度;角质率
-
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
作者:周凤云;高志宏;杨明;周爱平;马强;杨德;谭恢宇;李伯群
关键词:
-
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周爱平;李伯群;高志宏;杨明;马强;杨德;谭恢宇;周凤云
关键词: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亲本繁殖技术
-
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作者: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马强;杨德;杨明;周爱平;谭恢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