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建奎 1 ; 董静 1 ; 余国东 2 ; 宗学凤 1 ; 李伯群 2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性;光照强度;育性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1 年 12 卷 02 期
页码: 301-3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特性的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12S和C404S为材料,以其回交转育亲本、育性正常的C412和C404为对照,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日温8℃/夜温6℃),C412S和C404S在不同光照强度(160μmol/m2.s和300μmol/m.2s)下自交结实率都为0,表现为完全不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日温18℃/夜温14℃),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开花期的光照处理,C412S在160μmol/m.2s弱光照下的自交结实率仅为5.4%,表现为高不育,在300μmol/m2.s较强光照下的自交结实率高达65.0%,表现为高度可育;而另一不育系C404S在2种光照强度下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69.9%和73.2%,都达到了高度可育水平。表明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的雄性育性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同材料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程度有所差异。
- 相关文献
[1]重庆小麦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 Li Boqun,李伯群,周凤云,Zhou Fengyun,Gao zhihong. 2016
[2]普通小麦胚芽鞘分蘖的生长发育研究. 郝艳玲,贺阳冬,马强,张怀渝,任正隆. 2009
[3]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马强,余国东,李伯群,任正隆,周凤云,李泽碧,廖敦秀. 2010
[4]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李伯群,余国东,周凤云,马强,廖敦秀,张丕辉,石有明,张继君. 2010
[5]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周凤云,李伯群,余国东,马强,高志宏,杨明. 2013
[6]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李伯群,余国东,周凤云,马强,廖敦秀,张丕辉,石有明,张继君,杨明. 2010
[7]小麦新品种渝麦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凤云,余国东,李伯群,马强,杨明,高志宏,张丕辉,廖敦秀. 2012
[8]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 2011
[9]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凤云,李伯群,杨明,余国东,马强,张丕辉,高志宏,廖敦秀. 2012
[10]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配麦特性研究. 周凤云,余国东,杨明,李伯群,马强,高志宏,廖敦秀. 2012
[11]不同土壤湿度对麦田除草剂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周爱平,唐定富,周凤云,尹学伟,杨德,杨明,汪华,李伯群,高志宏. 2017
[12]重庆小麦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卢建文,李伯群. 2014
[13]小麦温光型不育系C118S、C338S的选育. 张继君,余国东,周燕. 2007
[14]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及其在潼南县的示范推广. 张丕辉,石有明,刘乾毅,米洪全,向秀清,余国东. 2007
[15]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马强,李泽碧,余国东,李伯群,周凤云.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施氮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荣晓椒;李伯群;高志宏;周凤云;谭恢宇
关键词:氮肥;紫色小麦;渝黑521;群体质量;产量
-
优质紫黑色小麦新品种-渝黑521
作者:周凤云;李伯群;马强;杨德;荣晓椒;谭恢宇;高志宏
关键词:
-
烘干干燥脱水对糯小麦籽粒角质率的影响
作者:马强;黄宗玲;李伯群;周凤云
关键词:烘干干燥;脱水;糯小麦;籽粒;角质率
-
自然干燥对糯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变化的影响
作者:马强;黄宗玲;李伯群;周凤云
关键词:自然干燥;糯小麦;籽粒;透明度;角质率
-
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
作者:周凤云;高志宏;杨明;周爱平;马强;杨德;谭恢宇;李伯群
关键词:
-
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周爱平;李伯群;高志宏;杨明;马强;杨德;谭恢宇;周凤云
关键词: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亲本繁殖技术
-
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作者: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马强;杨德;杨明;周爱平;谭恢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