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世春 1 ; 王晓庆 1 ; 彭萍 1 ; 胡翔 1 ; 段小凤 1 ; 林强 1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16S rRNA;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5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584-5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茶园害虫。本研究对假眼小绿叶蝉11个地理种群的101个个体的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以此分析11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全长493 bp,A+T含量为77%。101个个体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11个,形成单倍型13个,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显示四川群体具有的单倍型与原始单倍型(H2)距离较远。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8812,种群内部单倍型多样性在0~0.80556之间,且总群体和各地理种群的中性检验结果均为不显著,表示假眼小绿叶蝉进化符合中性模型,其种群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源于种群内部。
- 相关文献
[1]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唐敏,彭萍,侯渝嘉,林强,黄尚俊,邓敏,胡翔,张莹. 2009
[2]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唐敏,彭萍,侯渝嘉,林强,黄尚俊,邓敏,胡翔,张莹. 2009
[3]15%茚虫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唐敏. 2010
[4]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彭萍,唐敏,侯渝嘉,林强,黄尚俊,邓敏,胡翔,张莹. 2010
[5]黄板监测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种群消长试验研究. 彭萍,王晓庆,胡翔,林强. 2013
[6]茶树新品种材料抗病虫鉴定. 李品武,盛忠雷,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 2011
[7]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 高冬梅,皇甫佳一,郭萧. 2024
[8]几种喷雾器在茶园中的使用性能与效果对比研究. 许姗姗,郭萧,彭萍,王晓庆,盛忠雷,林强,胡翔,庞晓莉. 2012
[9]基于COI基因解析我国茶网蝽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陈世春,江宏燕,廖姝然,陈亭旭,王晓庆. 2023
[10]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适合度差异研究. 王晓庆,盛忠雷,彭萍,郭萧,胡翔,林强. 2013
[11]食物对四个茶尺蠖地理种群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林强,郑吉澍,李平,高冬梅,郭萧,韩霜. 2015
[12]不同的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差异性研究. 王晓庆,盛忠雷,彭萍,郭萧,胡翔,林强. 2013
[13]一株产红色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色素性质研究. 马连杰,张慧,杭晓宁,胡留杰,余端,廖敦秀.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曙厉蝽和益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江宏燕;陈世春;廖姝然;陈亭旭;王晓庆
关键词:曙厉蝽;益蝽;线粒体基因组;益蝽亚科;系统发育
-
几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比较
作者:江宏燕;陈世春;陈亭旭;廖姝然;王晓庆
关键词:茶园;茶小绿叶蝉;双丙环虫酯;田间药效
-
我国茶毛虫及其布尼亚病毒(EpBYV)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陈世春;江宏燕;廖姝然;陈亭旭;牛金志;王晓庆
关键词:茶树;茶毛虫;布尼亚病毒;EpBYV;遗传多样性
-
基于COI基因解析我国茶网蝽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作者:陈世春;江宏燕;廖姝然;陈亭旭;王晓庆
关键词:茶网蝽;地理种群;COI基因;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
柑橘始叶螨在贵州茶园的发生为害初报
作者:孟泽洪;李帅;王晓庆;石兴云;张金峰;杨文;周玉锋
关键词:茶树;柑橘始叶螨;危害状;形态特征;COI基因
-
防控措施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及重庆沱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罗红玉;陈世春;陈善敏;江宏燕;王奕;常睿;袁林颖;杨娟;钟应富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防控措施;重庆沱茶;茶叶品质
-
5种药剂对茶园柑橘始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作者:陈世春;江宏燕;王晓庆
关键词:茶园;柑橘始叶螨;除虫菊素;田间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