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模糊匹配)
144条记录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西南地区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系,为糯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2年国家西南区鲜食糯玉米区试的14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穗长>行粒数>出苗-采收>株高>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由此得出,穗行数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穗位高对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糯玉米 鲜穗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新品种玉糯5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糯52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EX 931为母本,D 518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2013005)。该品种生产种植表现品质优、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糯玉米 玉糯52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津区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筛选试验初报

南方农业 2014

摘要: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品种在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的使用效果及对玉米生长性状、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江津区玉米生产中,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同时秸秆还田加合适的腐熟剂还可增加玉米每穗籽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本次试验中腐熟剂效果最好的是品种2(扬州博轩),其次是品种3(成都华隆)。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腐熟剂 秸秆还田 重庆市江津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国内不同玉米(Zea mays L.)杂种优势群的5份代表自交系与来自CIMMYT的6份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6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结果表明,CIMBL98、GEMS13两份自交系性状综合表现较优,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CIMBL98×340、GEMS13×昌7-2是较好的杂交模式。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自交系 穗部性状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人类食物、动物饲料以及部分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获取特定时空基因转录模式信息对于了解与植物特定表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至关重要。转录组学分析是当前研究整个基因组在特定时空表达模式的重要研究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玉米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玉米 转录组学 RNA-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位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1101个SNP标记对159份我国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通过控制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采取混合线性模型,检测到7个与穗位高显著相关SNP(P<0.0001),并确定7个候选基因,其注释功能有GABA-B受体活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活性、转运活性、翻译起始因子活性和酰胺基tRNA水解酶活性。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将收集的137个穗位高QTL整合至IBM2 2008Neighbors玉米遗传图谱上,确定19个"一致性"QTL,结合分析7个与穗位高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信息,获得2个候选基因。

关键词: 玉米 穗位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元分析

8个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重庆市选育的8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S181和N805是较好的亲本,可配制出高产的优良组合。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糯玉米杂交新品种渝糯9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糯93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Y407为母本、DN83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等优点,适宜在江苏中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安徽中南部等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糯玉米 渝糯930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个玉米新组合比对筛选试验初报

南方农业 2013

摘要:为加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种植,农艺性状好、抗逆、高产、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于2010—2011年对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普通玉米新品种(组合)PY1号、PY2号、PY3号、PY4号、PY5号、PY6号、PY7号、PY8号进行了品比试验。通过对新组合的产量性状、株型及抗逆性等进行分析评议,发现PY5号的产量、生育期、商品性、抗性等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生产推广。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组合) 比对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及应用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t是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包含编码杀虫晶体蛋白(ICPs)的Cry类和Cyt类基因,以及编码营养期杀虫蛋白(Vip)的vip类基因。迄今已有40余种转Bt基因玉米事件被26个国家批准进入商业化种植或饲料食品加工。目前,Bt基因研发仍在进行,并逐步向分离克隆和改造新基因以及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向发展。转Bt基因育种工程逐渐扩大靶标昆虫抗性范围,并向复合性状抗虫玉米发展。转化技术亦向高效化和安全化发展。综述了Bt基因作用机理、转Bt基因玉米研发及应用,拟为我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Bt基因 玉米螟 转化体 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