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粪与玉米秆混合半连续厌氧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重庆地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厌氧发酵过程,提高沼气产量和沼液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总固体(total solid,TS)浓度,进料比和搅拌频率)对猪粪和玉米秆混合半连续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了适宜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产气的适宜条件为TS 7%、进料比5%、搅拌频率2次/d;COD去除的适宜条件为TS 5%、进料比10%、搅拌频率1次/d;TS和搅拌频率越小,COD去除率越高,原料的利用程度越好。综上考虑,选择后者为猪粪与玉米秆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整个过程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498 L/(L·d);增大换料程度后,产气率由0.405 L/(L·d)提升到0.592 L/(L·d),COD去除率为82.7%,且发酵环境中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细菌和古菌的优势种群都达到了微生物种群的80%以上,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59.1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6.89%),古菌主要是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占65.88%)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占18.01%)。本研究为户用沼气池的稳定产气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柑橘产业链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调查数据,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聚焦农业供给端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组织、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形式等热点问题,以重庆市现代柑橘产业为例,深入分析了柑橘产业化实践中的不同产业经营模式以及柑橘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现状,通过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及产业链利益机制、分配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 利益分配 产业链 重庆市 柑橘


基于随机森林的水稻信息提取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例,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分别以单时相和多时相特征变量集为变量提取水稻空间分布,并对水稻对不同波谱特征集的响应程度及提取精度进行分析.分类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稻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且地块特征较为复杂,与区域典型地貌基本相适应;处于分蘖期的水稻稻田比处于灌浆期的稻田更有区分特征,利用多时相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提取精度;通过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分类器提取地物精度有限,而基于机器智能分类的随机森林模型提取方法提取结果总体精度90%以上,Kappa系数达到0.80以上,可为西南山地地区作物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茶树腋芽多倍体诱导与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茶树多倍体诱导效率的影响,寻求最佳琼脂浓度、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组合条件,研究并确定多倍体快速鉴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琼脂套包裹法对春季茶树腋芽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茶树多倍体诱导率先增加后下降,0.3%的秋水仙素处理4 d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40%。诱导获得的二倍体与四倍体材料有明显的形态差异,通过细胞学观察统计发现,二倍体与四倍体茶树气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27.34),且两者之间的比例符合其染色体数目之比2∶1。【结论】在实际运用中采用3%的琼脂包裹0.3%的秋水仙素处理4 d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茶树多倍体诱导方法。利用形态学结合气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数目鉴定茶树染色体倍性的方法是一种直观、快速、可行的方法。


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脆弱性,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多目标调查数据,在分析土壤中As、Cd、Cr、Cu、Ni、Hg、Pb和Zn等8种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评价模型法等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来源分析和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r(81.45 mg·kg~(-1))>Zn(71.6 mg·kg~(-1))>Ni(31.54 mg·kg~(-1))>Pb(25.27 mg·kg~(-1))>Cu(23.53 mg·kg~(-1))>As(7.39 mg·kg~(-1))>Cd(0.21 mg·kg~(-1))>Hg(0.06 mg·kg~(-1));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d和Cr含量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Ni、Zn和Cu含量则主要受到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Hg、Pb和As则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趋于一致,均表明大部分样品(>84.9%)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属于清洁或轻度污染水平,只有少数样品(<15.1%)达到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这些样品主要采集于巫山、涪陵、忠县境内。综合分析,认为忠县和涪陵境内土壤出现中度或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其工业生产的影响,巫山境内则主要受到其成土母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重庆5个新引进晚熟杂柑品种品质表现初步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重庆发展的晚熟杂柑新品种,引进Gold Nugget(金块)、Shasta Gold(莎斯塔金)、Tahoe Gold(太浩金)、Tango(探戈)、Yosemite Gold(尤斯美地金)等5个国外专利品种,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海拔290m)、忠县新立镇(海拔480m)、开州区厚坝镇(170m)等3个区试点于枳橙砧不同甜橙品种上进行高接换种,高换第3~4年通过测定果实性状、内在品质指标对各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和内在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品种的果形较大,"太浩金"果面最红,"金块"果皮亮度更好且无核性状稳定,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3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金块和探戈的固酸比大多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金块""莎斯塔金""探戈"等3个品种在果实性状、内在品质、产量和抗逆性上的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合重庆及相似生态区发展。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晚疫病由卵菌疫霉属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引起。病菌对番茄致病性强,侵染寄主后通过气流散发孢子,多次重复侵染植株,引起晚疫病爆发,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利用抗晚疫病资源,培育番茄抗病品种是降低晚疫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在野生番茄中发现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