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59条记录
重庆地区杂交水稻绿色稳产高效淹水直播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摘要:基于2019-2020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实施的杂交水稻淹水直播技术示范,对比分析了在淹水直播技术下水稻的产量、生育期、群体LAI表现及节本增收效果,总结提出了以"适宜品种、适当催芽、适量播种、适度淹水"为核心的"四适"关键技术,及底肥后移、控氮增钾、够苗晒田、化控防倒等配套技术,该技术入选重庆市2020年农业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模式.建议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水稻种植大户积极做好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扩大水稻淹水直播技术在重庆地区的推广应用面积.

关键词: 重庆;水稻;淹水直播;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新品种-云贵脆橙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摘要:<正>“云贵脆橙”是由“香水橙”芽变选育而成的少核、低酸、脆肉型甜橙新品种。2018年1月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橙色,单果重120.5 g。果实品质优良,含可溶性固形物12.0%,可滴定酸0.41%,维生素C 418.0 mg/L。果肉有香气,脆嫩化渣。单一品种栽培无核,混栽种子数0~4粒。果实硬度较高,较耐贮,不枯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砧木和覆膜对爱媛28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砧木和覆膜对爱媛28果实内在品质及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枳和卡里佐枳橙为砧木,设置4个处理,即枳+不覆膜、枳+覆膜、卡里佐枳橙+不覆膜、卡里佐枳橙+覆膜,测定不同处理的果实基础品质及糖、有机酸、类黄酮、酚酸、氨基酸和异味物质含量。【结果】不覆膜条件下,相比卡里佐枳橙砧,枳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高9.78%、8.20%和4.84%,总糖含量、有机酸总量和总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卡里佐枳橙(P<0.05,下同),分别比卡里佐枳橙砧果实高18.65%、27.93%和10.64%;但总酚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卡里佐枳橙砧;同时,枳砧爱媛28果实的异味物质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低于卡里佐枳橙砧果实。相比不覆膜,覆膜处理下,爱媛28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总量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枳砧果实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增加9.90%、5.20%和66.12%,卡里佐枳橙砧分别增加9.78%、5.64%和28.88%。覆膜处理下,2种砧木处理的果实中异味物质乙醛和乙醇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枳砧分别减少15.58%和9.01%,卡里佐枳橙砧分别减少37.17%和11.76%;此外,枳砧果实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卡里佐枳橙砧果实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结论】生产上爱媛28以枳作为砧木,其果实的综合品质明显优于卡里佐枳橙砧,且通过覆膜可进一步改良爱媛28的果实营养品质,提升风味。

关键词: 爱媛28 砧木 覆膜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2019年重庆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赤斑病是世界蚕豆各产区及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连续2年对重庆地区29个区县的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口县发病最轻,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0.9,长寿区发病最重,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73.4。4个自然生态区中,秦巴山地常绿阔-落叶林生态区的发病最轻,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7.3。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复合生态区发病最重,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68.4。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月相对湿度、1月平均风速、3月降水量、3月相对湿度在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此外,11月平均风速对病情的发展产生较强的负向效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重庆地区蚕豆赤斑病发生规律的病害预测模型:Y=35.019 46-3.016 18 X7-5.575 8 X9+0.567 9 X27+0.158 6 X29,模型表明,11月平均风速(X7)、1月平均风速(X9)、1月相对湿度(X27)、3月相对湿度(X29)与病情指数(Y)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模型的建立为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蚕豆赤斑病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空间异质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与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紫黑色小麦新品种-渝黑521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渝黑52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利用紫粒麦3号做父本与自育品种渝麦10号做母本杂交,采用系谱法和异地穿梭育种,经6年8代选育的优质彩色小麦新品种,以渝黑521参加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麦20210002。1特征特性春性常规品种,全生育期 169 d。幼苗半直立,叶色前期淡绿,后期叶片有紫色条纹,苞叶、茎秆后期紫色,分蘖力中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控释肥组配对早熟籼稻作为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中稻季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及组配对长江上游杂交籼稻中稻—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为长江上游再生稻的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中稻季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中稻再生稻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处理(CK)、传统施肥模式(CF)、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处理(B-SRFB)、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基一蘖处理(BT-PCU)和缓释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BT-SRFB).对比分析各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中稻产量为6.8~8.9 t/ha,表现为BT-SRFB>B-SRFB>CF>BT-PCU>B-PCU>CK,其中B-SRFB和BT-SRFB处理的中稻产量较CK显著提高(P<0.05,下同),但缓控释肥处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再生稻产量为1.5~2.6 t/ha,表现为BT-SRFB>B-SRFB>BT-PCU>B-PCU>CF>CK,各施肥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均较CK显著提高,且缓释掺混肥BT-SRFB和B-SRFB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中,中稻、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处理中稻拔节期、抽穗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成熟期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和传统施肥;再生稻抽穗期、成熟期各施氮处理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缓控释肥施用提高了中稻—再生稻两季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以BT-SRFB处理增幅最高,与CF处理相比,BT-SRFB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5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5.5 kg/kg,氮肥生理利用率提高0.6 kg/kg,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24.4%.[结论]长江上游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中,采用缓释掺混肥并配合一基一蘖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中稻—再生稻群体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再生稻;缓控释肥;产量;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

广西植物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该文以杂交种'晋渝糯3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可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2)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开始日期提前,持续时间缩短,穗分化各时期的叶龄和叶龄指数减小,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高粱幼穗分化各时期与对应的叶龄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其方程通式为Yi=bXi+a(Yi:幼穗分化期,Xi:叶龄指数).(4)随着播期的推迟,'晋渝糯3号'的b和|a|值逐渐增大,而'国窖红1号'的b和|a|值则逐渐减小.综上所述,可根据叶龄指数推测高粱幼穗分化进程,该研究结果为高粱栽培管理指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粱;幼穗分化;叶龄指数;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丘陵山地不同栽培模式机械化果园建园技术实践

农业机械 2022

摘要:针对丘陵山地果树不同栽培模式,利用土地宜机化整理整治方法,集成果园规划、园区土地整理、改良、道路系统、排灌设施、品种选择和定植等机械化果园建园技术,改变丘陵山地果园以人力为主的劳作方式,改善山地农机生产作业条件,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园生产效率,促进重庆市果园机械化建园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机械化果园 建园 栽培模式 丘陵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淀粉的食品应用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淀粉作为一种优质淀粉资源除可制作粉丝、粉条、凉粉和粉皮等传统的凝胶食品外,还可作为稳定剂、增稠剂和增强剂等改善食品体系的质构、物化特性和提高食品的贮藏品质.为进一步拓宽甘薯淀粉在食用领域中的应用,在介绍甘薯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的基础上,从凝胶食品、米面制品和烘焙食品等方面概述甘薯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状况,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甘薯 淀粉 食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