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再生稻再生力形成对头季稻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三系杂交籼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收割时间,副区为留桩高度.收割时间分别为头季稻齐穗后18(T1),21(T2),24(T3),27(T4),30(T5)d,留桩高度分别为25(H1),35(H2),45(H3)cm,分析了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留桩高度增加,再生稻再生力显著增加,产量无显著差异.推迟收割时间,再生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中、低留桩高度处理下,T3处理产量最高,同时,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达到最高水平,这归因于再生稻较高的再生力、有效穗和千粒质量;高留桩下T4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在T5处理产量最高,这归因于再生季较高的有效穗.相关分析表明,再生稻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高峰苗、有效穗与再生力显著正相关.说明再生力是通过影响高峰苗和有效穗来间接影响再生稻产量水平.综合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水平,中低留桩下,头季稻齐穗后24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高留桩条件下,头季稻齐穗后30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


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缘,用系谱法经米质、稻瘟病抗性和广适性筛选育成了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它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7次通过国家审定、6次通过省级审定,跨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等4个审定片区,适宜在南方3个稻作区8个亚区作中稻或早晚稻种植.这说明在骨干亲本中导入广适性血缘并结合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3个广适性指标跟踪筛选广适性恢复系是可行的,为培育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巫山脆李新品种‘宛青’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宛青’是从巫山脆李实生种群中选育出来的优质晚熟青脆李新品种。该品种树势较旺,萌芽力与成枝力强,枝条分支角度较大,树姿半开张,在重庆巫山,花芽3月上旬萌动,3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10 d左右,叶芽3月下旬开始萌动并进入展叶期,11月中下旬进入落叶期。树体营养生长持续约240 d;果实8月上旬成熟,比本地巫山脆李晚熟30~40 d,果实发育期约130 d,果实扁圆形,果尖略凹入,梗洼浅,缝合线浅,果实较对称,果皮绿色,偶着少量红色,果粉较厚,平均单果质量34.9 g,离核,果肉淡黄或黄色,果肉肉质硬脆,汁多,纤维极少,风味酸甜,果实成熟后无涩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4%,可溶性糖含量8.42%、可滴定酸含量0.67%、维生素C含量7.64 mg·100 g~(-1);1 a(年)生嫁接苗定植后2 a即可结果,4 a后进入盛果期,5 a生树平均株产24.5 kg。该品种适宜在重庆三峡库区相似生态区栽培。


不同分散温度、时间对双波长法测定大米中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大米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采用双波长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大米中直链、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100℃温度条件下,样品75℃、处理15 min测得的支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 80℃时样品的支链淀粉相对质量分数最低;在80℃、处理15 min时,样品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米中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与支链淀粉相似.由此可知,不同的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双波长法测定大米中各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同.


油菜"庆油3号"超稀植高产栽培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栽培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杂交油菜新品种"庆油3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其次是每角果粒数. 2)栽培密度是决定油菜超稀植栽培产量的最大因素,施肥量次之. 3)"庆油3号"每667 m~2栽1 200株、施50 kg复合肥的栽培方式纯利润最高,达到每667 m~2为361.0元,比对照常规栽培方式每667 m~2纯利润提高290.3元,其产量达到178.3 kg.


适宜重庆地区周年光温资源的玉米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地区玉米生产,受前期"倒春寒,阴雨寡照",后期"极端气候,高温避熟"及常年的稀大行种植习惯影响致单产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选用广适、稳产玉米品种‘渝单30’,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回顾、查阅近几年重庆地区光温资源资料,以适应气候变化及新形势下现代玉米种植模式要求,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研究播期与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播期情况下提早10 d播种的产量>当地生产上采用播期>播期延后10d;52500株/hm~2产量>60000株/hm~2>45 000株/hm~2>37 500株/hm~2;‘渝单30’密度在52 500株/hm~2下播期提早10 d,产量最高。本研究为重庆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基于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以重庆市为例的丘陵山区大力开展宜机化土地整治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目前关于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的相关研究仅着眼于其可行性探讨,鲜少涉及土地整治效益的评价。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级别特征值及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提出能够适应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改进层次(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对重庆部分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且各项效益具有一定的协同提升作用,但各指标层次仍具有一定差异。在项目区中,重庆璧山区经济效益得分80.36,明显高于永川区75.39和石柱县65.81;而重庆永川区社会效益得分75.25,显著高于璧山区74.21和石柱县66.45;石柱县生态效益75.51的得分最为突出。本文研究为科学衡量宜机化土地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进一步完善宜机化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宜机化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重庆丘陵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