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市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建议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2018年重庆市的农业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重庆市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稻谷总产量、水稻产值、生产成本和效益等变化动态,并与长江经济带的8个省(市)进行了优势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2006-2018年间重庆市水稻产能相对稳定,但比较优势不强.2018年重庆市水稻的主产品产值和总产值分别仅为1.98万元/hm2和2.04万元/hm2,均未达到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的平均水平.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总成本逐年增长,水稻生产效益年际间变化较大,2011年高达4 662.3元/hm2, 2014年低至-736.5元/hm2.2018年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效益为1 530.9元/hm2,较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平均水平低165.3元/hm2.为了稳定重庆的水稻产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建议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宜机化整治,提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强化水稻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效益;优化水稻绿色发展惠农支农政策,创建绿色高档大米品牌.


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缘,用系谱法经米质、稻瘟病抗性和广适性筛选育成了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它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7次通过国家审定、6次通过省级审定,跨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等4个审定片区,适宜在南方3个稻作区8个亚区作中稻或早晚稻种植.这说明在骨干亲本中导入广适性血缘并结合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3个广适性指标跟踪筛选广适性恢复系是可行的,为培育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水稻Histone3同源蛋白序列和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组蛋白Histone3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靶蛋白.同一物种中往往有多个Histone3同源基因,这些同源基因在生物学功能上是否有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水稻的8个Histone3同源蛋白作了比较,发现在N端序列差异相对较大.在"秀水03"和"日本晴"中,8个Histone3同源基因的表达特性相似,其中LOC_Os06g04030和LOC_Os03g27310在大部分组织器官中组成型表达,而其他Histone3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部分同源基因在种子、花粉囊和雌蕊等组织器官中特异性高表达.进一步分析这些同源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发现具有大量的生长调节剂和环境信号调控元件,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元件,并且不同基因中的调控元件有一定差别,如在LOC_Os04g34240和LOC_Os06g04030中含有生长素应答元件,而在LOC_Os05g41080和LOC_Os03g27310中含有赤霉素应答元件.这些结果表明,水稻Histone3同源基因不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差异,而且在表达调控上也有较大差别,暗示这些基因在生物学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
关键词: 水稻 组蛋白 OsHistone3 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调控


pOsHistone3启动子在烟草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启动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启动子表达特性对于基因功能研究和启动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了水稻组蛋白基因OsHistone3的启动子pOsHistone3,在PlantCARE中分析显示包含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生长调节剂信号应答元件和胚乳、茎尖、分生组织等部位特异表达元件。进一步构建启动子分析载体并对烟草作遗传转化,GUS染色分析显示,pOsHistone3在转基因烟草幼嫩组织如茎尖、嫩叶中GUS活性较高,而在成熟组织中仅在维管组织周围检测到GUS活性,说明pOsHistone3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这些结果初步表明OsHistone3基因作为表观遗传调控的一个重要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参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信号和植株发育调控的过程。
关键词: 水稻 烟草 组蛋白 OsHistone3 植物生长调节剂 表达特性


水稻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创制耐寡照不育系初探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生产重度寡照区,寡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使米质变差。捕光色素——叶绿素b对水稻耐寡照有重要作用,提高叶绿素b含量,能够提高寡照下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垩白粒率。试验将高叶绿素b材料58B与一个性状互补的广东常规稻杂交,利用自然寡照条件下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方法辅以必要的垩白、配合力、农艺性状筛选技术筛选出了4个不育系株系,经测交组合的产量、垩白等配合力检测,定型了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5A。该不育系目前已经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说明利用该方法创制耐寡照不育系是可行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b含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


稻油轮作下杂交水稻渝香203高效机插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 》 2019
摘要: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和渝恢2103杂交后经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迟熟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香型、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介绍了稻油轮作下渝香203试验示范表现,总结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渝香203的高效机插栽培技术。


重庆自育水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其抗病基因分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重庆自育水稻骨干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及其抗病基因分布情况,为高效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提供优质亲本。【方法】采用病圃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自育的73份水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进行鉴定,并利用Pi2、Pi5、Pi9、Pi-kh、Pib、Pita和Pi-km1 7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其基因型进行检测以分析抗病基因分布和聚合方式。【结果】73份水稻亲本中,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为高抗和抗病的亲本(42份)占57.5%,携带抗病基因的水稻亲本(49份)占67.1%,其中仅携带1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18份,表型高抗的有1份,表型抗病的有7份,抗病比率44.4%;聚合2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18份,表型高抗的有4份,表型抗病的有6份,抗病比率55.6%,聚合3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9份,均表型抗病,抗病比率100.0%;聚合4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4份,表型高抗的有2份,表型抗病的有2份,抗病比率100.0%;不携带检测基因的亲本(24份)占32.9%,其中表型高抗的有3份,表型抗病的有8份,抗病比率45.8%;抗病基因Pi2、Pi5、Pi-kh、Pib和Pita在携带抗病基因的水稻骨干亲本中分布频率不同,分别为13.7%、31.5%、31.5%、37.0%和19.2%;未检测出含抗病基因Pi9和Pi-km1的亲本,也未检测到同时携带抗病基因Pi2、Pi5、Pi-kh、Pib和Pita的亲本。不同水稻亲本携带抗病基因不同及聚合方式不同,抗病表现均存在差异。【结论】基因聚合可有效提高亲本的抗病性,但基因聚合后抗病比率并非简单地叠加,应从中筛选田间抗病较强的亲本作为抗稻瘟病育种的候选亲本。


稗草质源水稻'渝819B'光合特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稗草是水稻属间植物,携带有水稻需要的有利基因.为了研究稗草外源基因导入后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稗草DNA导入到水稻保持系'渝805B'中,选育出水稻新保持系'渝819B',对'渝819B'和背景亲本'渝805B'在功能叶SPAD值和光合指标、产量结构及其组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渝819B'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产量结构及所配组合的产量均明显优于'渝805B',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又低于'渝805B'的相应值.说明稗草质源'渝819B'具有典型的高光效特性.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早代定向跟踪筛选技术构建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选择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4%~17%)、口感好的优质水稻品种(系)作母本,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0%~25%)、口感较差而稻瘟病抗性好的水稻品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得F_1代种子,F_1代自交得F_2代种子,混收F_2代种子2 000粒;用冷碱液糊化法对不含胚半粒糙米进行简单碘蓝染色,然后与用国标法建立的标准色谱进行比对,鉴定出直链淀粉含量的大致范围,留下直链淀粉含量14%~17%的对应剩下含胚半粒,将其种植在稻瘟病自然诱发的田块,混收F_3代抗稻瘟病种子2 000粒,然后再通过比色法鉴定单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周而复始,直至选育出稳定的优质抗稻瘟病单株,从而构建出一套简单、高效的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早代定向跟踪筛选技术,加快食味品质育种进程。


水稻耐旱的分子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目前,中国旱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在加大.培育耐旱水稻品种是抵御干旱胁迫的一种可行的途径.但水稻的耐旱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同时还显著地与环境互作,更加剧了水稻耐旱机制的复杂性.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遗传学的有机融合,以及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将有助于水稻耐旱性的高效改良.本综述概括总结了水稻耐旱的遗传多样性、QTL/基因、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等,以期为提高水稻耐旱性和耐旱育种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