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2份辣椒种质资源苗期耐低氮性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强辣椒耐低氮种质资源的利用,本研究对从国内外收集的102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耐低氮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相对叶面积、相对地上部分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整株干重和相对根冠比的变幅分别为0.40~1.71、0.48~1.93、0.58~2.00、0.50~1.92和0.86~2.16,变异系数均大于18%,说明基因型间耐低氮性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02份材料分为了 4个类群,第Ⅰ类群的93份材料为中间型,第Ⅱ类群的6份材料为低氮敏感型,第Ⅲ、Ⅳ类群的3份材料为耐低氮型,耐低氮材料与其余材料间欧氏距离较大,有利于杂种优势组合的组配.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筛选出的低氮敏感材料和耐低氮材料完全一致,证明了筛选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辣椒耐低氮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朝天椒新品种'石辣6号'的选育
《辣椒杂志 》 2023
摘要:'石辣 6 号'是以辣椒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T108A为母本,恢复系Q1-352C231 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朝天椒一代杂交种.中熟,平均始花节位14.5节,播种到红熟131 d.单株挂果210个左右,单果质量4.6 g左右.果实小羊角形,果面微皱,果纵径9 cm,果横径1.3 cm,果肉厚1.4 mm,平均制干率27.81%.辣椒素总含量1.33 g/kg,辣度2.05万SHU.在西南地区一般每667 m2 产鲜红椒1 500 kg左右,田间表现高抗疫病、抗病毒病、高抗细菌性叶斑病.该品种为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加工品质好,适宜在西南地区海拔高度500~1 500 m及相似区域作春夏露地及早春地膜覆盖种植.
关键词: 辣椒 石辣6号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


辛辣型加工辣椒新品种'艳椒508'的选育
《辣椒杂志 》 2023
摘要:'艳椒508'是以自交系0416Y01为母本,自交系 1019-2-1-1-1-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辣椒品种.该品种属于晚熟类型,植株生长势中等,平均株高69.0 cm,开展度62.7 cm,开花结果期为111 d,生育期209 d.果实单生,羊角形,果纵径7.84 cm,果横径1.50 cm,果肉厚0.17 cm,单果质量6.8 g,单株结果数131.3个,青椒绿色,生理成熟果红色.鲜椒Vc含量16.7 mg/100 g(FW),辣椒素含量3.489 g/kg.抗病毒病TMV、CMV,中抗疫病和炭疽病,每667 m2 鲜椒产量2 000 kg以上.'艳椒508'辣椒适宜在重庆、云南、贵州、河南和新疆地区春季种植.


辣椒种质尖孢炭疽菌抗性鉴定与评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年生辣椒中极度缺乏抗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的育种材料,亟需开展抗炭疽病辣椒资源的发掘.采用室内果实离体接种结合田间病圃,对74份引自美国、西班牙等的辣椒种质进行了对尖孢炭疽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0008和30163经室内针刺接种后的发病率分别为4.37%和1.08%,病圃鉴定的病情指数为5.49和9.07,表现为高抗;11242和PI201234室内针刺接种后的发病率为8.63%和9.86%,病圃鉴定的病情指数为18.93和22.34,表现为抗病;10022和10062等17份种质表现为中抗;其余50份种质表现为感病.40008和30163均属晚熟类型,果实小,单株结果数少,可通过回交转育、花药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后利用.这2份高抗种质的挖掘,可为抗炭疽病新品种的选育、QTL定位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等奠定材料基础.


重庆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抗疫病鉴定的分子标记筛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用于重庆加工型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以63份重庆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12个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效率。结果表明,7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无差异条带,2个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不稳定,只有ZL6203、ZL6726和E73等3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ZL6203筛选高抗、抗性和中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87.50%、77.78%和63.64%;ZL6726筛选抗性和感病材料的效率分别为100.00%和66.67%;E73筛选抗性和高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77.78%和62.50%。因此,同一辣椒抗疫病分子标记对不同抗性材料筛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ZL6203、ZL6726和E73适用于重庆地区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材料的鉴定。


辣椒苗期耐低温弱光鉴定指标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辣椒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的客观高效性,以5份具有不同耐低温弱光特性的辣椒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对辣椒苗期耐低温弱光鉴定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28℃/25℃(昼/夜)、300μmol·m-2·s-1条件下生长的对照组植株相比,10℃/5℃(昼/夜)、100μmol·m-2·s-1低温弱光处理5 d后的辣椒幼苗叶片的SPAD值、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光合指标,以及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直径、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等均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幅度存在品种间差异。28℃/25℃(昼/夜)、300μmol·m-2·s-1恢复生长28 d后,5份材料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恢复到正常水平,SPAD值、根系形态、茎叶干重、根系干重、整株干重和根冠比的恢复情况存在品种间差异。低温弱光处理5 d后辣椒幼苗的SPAD值、Fv/Fm和根系直径,以及恢复生长后的茎叶干重、根系干重、整株干重和根冠比等7个指标与冷害指数相关性较高,可作为辣椒苗期耐低温弱光鉴定指标。这些指标可直接通过仪器和软件分析获得,避免了复杂的样品处理和主观判断等因素干扰,实现了简便化、数量化和客观化,可为辣椒耐低温弱光鉴定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外源NO诱导辣椒对UV-B胁迫的生理响应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果期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UV-B胁迫下辣椒的生理响应,旨在为辣椒栽培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喷施SNP(3 mmol·L-1)显著提高了UV-B胁迫下辣椒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荧光参数Fv/Fm,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荧光参数F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UV-B胁迫对果期辣椒的伤害。综上所述,外源NO参与了辣椒对UV-B胁迫的应答与防御,提高了辣椒对UV-B胁迫的抗性。


辣椒品种苗期耐低磷评价及低磷适应性类型划分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辣椒(Capsicum annuum)在低磷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根系特征等表观性状指标的耐低磷系数构建评价指标,提出一套较完善的辣椒苗期耐低磷评价方法,以评价不同辣椒品种苗期对缺磷的响应特征,并划分辣椒品种苗期低磷适应性类型.[方法]以西南地区22种常见栽培辣椒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霍德兰营养液设正常(CK)和低磷(1%)2个浓度进行培养.基于各表观性状指标的耐低磷系数,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排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辨析作物品种对胁迫耐性或敏感性的大小.[结果]获得了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值,并划分了辣椒低磷适宜性类型.基于综合耐低磷系数D值得分结果表明,22个供试辣椒品种可分成耐低磷能力有差异的3类,其中较弱耐低磷10个、中度耐低磷5个、较强耐低磷7个.基于综合指标Z(x)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辣椒品种可按低磷适宜性特征划分为Ⅰ.根系敏感磷高效型、Ⅱ.根系钝感磷高效型、Ⅲ.根系钝感磷低效型及Ⅳ.根系敏感磷低效型4类.[结论]依据研究结果可实现在苗期对大批量辣椒耐低磷性状的初步评价,为辣椒耐低磷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及其他同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