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121条记录
栽培措施对重庆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秋大豆品种、施肥和密度因素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秋大豆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秋大豆产量(P<0.05);施肥对秋大豆有效分枝数影响最大;株高、结荚高度和百粒重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受施肥和密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重庆地区秋大豆的最优措施为:浙春3号施用过磷酸钙675 kg.hm-2+尿素75 kg.hm-2,密度为50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2 268.5 kg.km-2。

关键词: 秋大豆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重庆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蚕豆成熟期变短,供试品种80%都在第2期产量水平表现最高,大部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从第2播期之后呈下降趋势,播期变化对蚕豆单荚粒数、荚长、百粒重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蚕豆 播期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摘要:通过2006~2008两个年度进行的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大区对比试验和摘薹适期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蔬两用油菜的产量、效益、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摘薹高度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是一项增收显著的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油蔬两用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与密度对重庆市河谷浅区马铃薯紫云1号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2010

摘要:彩色马铃薯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目前对其栽培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P/K)、密度对彩色马铃薯品种紫云1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河谷浅区,紫云1号整薯播种获得高产的最优施肥量,每公顷纯P2O5施用量为50 kg,KH2PO4喷施浓度为2‰,最合理密度每公顷为75 000株。

关键词: P肥 K肥 密度 整薯播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产量、效益及菜薹营养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和白菜型红菜薹为材料,通过对比试验和化学检测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重庆市生态生产条件下的产量、效益和菜薹营养。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2382 kg/hm2,产菜籽2219 kg/hm2,菜籽产量比单收菜籽栽培减产8.1%;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5221.80元/hm2,比单收菜籽栽培新增纯收入1552.80元/hm2,增收42.3%;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除铁的含量外,其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型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白菜型红菜薹相当。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重庆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油蔬两用 产量 效益 菜薹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宜香95-2不同密肥试验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香型高产优质杂交稻宜香95-2进行密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稻田条件,以每667m2施纯N量5.0~7.0kg,栽植密度16.7cm×26.7cm处理最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宜香95-2 栽植密度:施N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个甘薯叶菜型品种2006~2007年的蔓尖产量和叶片、叶柄、茎占蔓尖产量的比例及其在品种与不同采收期间的变化的研究表明:甘薯蔓尖产量在不同的品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叶片占蔓尖产量的50%左右,它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而叶柄和茎各占25%,它在品种间的变化大于采收期间的变化。由于叶片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和茎,因此,叶片在蔓尖的产量和品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的分析为甘薯叶菜型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薯 蔓尖 产量 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国审糯玉米品种亲本来源的分析,表明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农家种是我国目前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扩增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选育二环系有可能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从农家种中直接选育一环系亲本,育成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十分困难。

关键词: 糯玉米 育种方法 种质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南方农业 2007

摘要:通过对15个杂交组合F1的产量和4个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明确两系杂交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4个因素中,其大小顺序为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 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瘤芥(榨菜)产量生境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西南园艺 2005

摘要:初步研究了6个茎瘤芥代表品种产量生境敏感性及其与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产量生境敏感性不同;据此,将茎瘤芥品种分为生境敏感型品种、生境弱感型品种和生境钝感型品种.参试品种中,涪丰14和巴中羊角属生境钝感型;半碎叶、蔺市草腰子和涪杂一号属生境弱感型;永安小叶属生境敏感型.(2)产量生境敏感性指数SI(SI愈小,品种对生境反应愈敏感)与Ⅰ(8月20日播种)、Ⅱ(8月30日播种)期瘤茎纵径,与Ⅱ、Ⅲ(9月9日播种)期茎/叶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835*、-0.872*、-0.925**.初步提出在涪陵地区8月20日至8月30日播种的瘤茎纵径和8月30日至9月9日播种的茎/叶比可作为茎瘤芥产量生境敏感性评价的重要指示性状.

关键词: 茎瘤芥 产量 生境敏感性 主要性状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