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峡水库135m水位蓄水前后水体中重金属分布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朱沱、寸滩(上游区)、清溪场(回水变动区)、万州(库区)4个断面为代表分析了三峡水库135 m水位蓄水后4种重金属的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库区、回水变动区、上游区总Pb、总Cu、总Cd含量成库后>成库前,成库前后沿库区→上游区方向逐渐增大;可溶态Pb含量成库前>成库后,成库前沿库区→上游区有增大的趋势,成库后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可溶态Cu含量除朱沱外,其余断面成库后>成库前;可溶态Cd含量成库前后变化不明显。成库前后水体中可能存在Pb、Cd复合污染和Pb、Cu复合污染以及Cu、Cd复合污染。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渝麦10号选育及适应性分析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约需1210亿kg,小麦生产对中国的粮食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加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耕地正以每年25万hm2的速度减少,而小麦又是受影响最大的作物之一,1998年以来全国小麦面积、总产、单产均


套袋对三类柑橘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7种不同果袋、3次不同摘袋时间对北碚447锦橙、尤力克柠檬、1232橘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因不同的果袋类型、不同的柑橘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套袋减缓果实的生长发育,平均单果重减少15~30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或上升0.5个单位左右;对于维生素C含量,北碚447锦橙降低或上升4~8mg/100mL,而尤力克柠檬、1232橘橙降低或上升1~3mg/100mL;固酸比有升有降,北碚447锦橙降低或上升0.5~1.5个单位,尤力克柠檬基本不变,而1232橘橙降低或上升4~6个单位.采前摘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套袋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提高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和固酸比,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遮光性强的果袋对果实的品质的不利影响大于遮光性弱的果袋.


玉米秋繁关键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元江秋季光照良好、温度适宜、水源充足,能灌排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产经济条件。秋繁育种风险小,同时秋季病害多,具备良好的抗病育种鉴定条件。因此,元江是理想的玉米秋繁育种基地之一。秋繁育种的关键技术是选择灌排良好的土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灌排到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减少病、虫、鼠危害。


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渝优15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优15是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自育恢复系2603R与不育系805A配组育成的中籼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型好,米质较优,产量较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于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三峡水库夏季次级河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年6月三峡水库成库后,由于水体流速减缓,部分次级河流库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2004年7月,对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12条次级河流库湾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H值7.17~8.89;DO含量2.20~10.10 mg/L;透明度0.1~1.0 m;CODMn1.60~9.79 mg/L;TN0.72~5.27 mg/L;TP0.013~0.369 mg/L;叶绿素a 1.54~20.00 mg/m3。三峡水库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夏季营养程度较高,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各条次级河流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9.2~69.2,其中8条河流达富营养化水平,4条河中营养,无贫营养。12条次级河流CODMn、TN、TP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773.6、1153.1和61.25 g/s。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受蓄水影响的次级河流增多,库湾的长度及面积加大,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鲜食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与特点探讨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情况,结合重庆糯玉米育种研究探讨了糯玉米育种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
真菌产纤维素酶培养基中刚果红转移机理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产纤维素酶真菌在纤维素刚果红液体培养基中刚果红染料移动情况研究,表明刚果红染料进入真菌的机制为纤维素分解真菌首先分解纤维素物质为含有葡聚糖等结构的多聚糖类物质,多聚糖与刚果红形成多聚糖-刚果红复合物,复合物不仅被吸附到产纤维素酶活的菌丝外表面,而且能被进一步转运吸收至该部分菌丝内部,使菌丝体和菌落呈现红色。所以,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可作为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特异性培养基。
关键词: 刚果红 纤维素酶 真菌 多聚糖-刚果红复合物 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