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炭疽病(模糊匹配)
8条记录
基于SLAF-Seq技术的辣椒抗炭疽病QTL定位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开发

南方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SLAF-Seq技术对辣椒抗炭疽病QTL进行定位分析,开发与炭疽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辣椒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抗病材料PPTC26-3-1-1-1-1-1和感病材料1287为亲本构建F2代群体,并采用SLAF-Seq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开发,构建高密图遗传连锁图谱。结合表型数据,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辣椒果实转色期的炭疽病抗性进行QTL分析。利用Microsatellite(MISA)在定位区间识别SSR位点。【结果】从亲本和子代样品共获得423351627条Reads,其中,来自PPTC26-3-1-1-1-1-1和1287分别为8130516和6621396条,F2代群体120个子代样品的平均Reads数量为34049987个。构建包含4671个SNP分子标记、分布于12个连锁群、总图距为1567.53 c M、平均图距为0.34 c M的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检测到1个炭疽病抗性相关的QTL(Ca R10.1),位于10号连锁群上187930592~189766111 bp物理区间内。共有23个基因定位在关联区域内,根据基因功能注释,其中1个基因编码假定晚疫病抗性蛋白同源物R1B-23异构体X2,1个基因编码PPR蛋白,可能与辣椒果实转色期炭疽病抗性相关。在关联到的QTL区间内开发出SSR分子标记T482,在F2代群体中的验证结果显示,T482引物在F2代群体单株中扩增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F2代群体抗病和中抗单株中有53株具有抗病亲本的条带,有25株同时具有抗病亲本和感病亲本的条带;F2代群体感病单株中,有42株具有感病亲本的条带。【结论】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将辣椒果实转色期炭疽病抗性定位于10号连锁群,在关联区间开发出SSR分子标记T482,可初步鉴别辣椒果实转色期炭疽病抗性,同时结合针刺接种法鉴定,可提高鉴定的准确率。

关键词: 辣椒 SLAF-Seq 遗传图谱 炭疽病 QTL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高粱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种植业是重庆地区重要产业,高粱炭疽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严重危害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重庆高粱主要产区高粱炭疽病的致病菌,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可为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重庆市永川区、梁平区和江津区等8个高粱主产区炭疽病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3个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ITS,GAPDH,ACT,CHS)联合的系统发育分析,来自不同地区的13个高粱炭疽菌菌株属于同一分支,均为高粱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表明C.sublineola是重庆高粱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发现氟菌唑、肟菌·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和多菌灵等5种杀菌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EC50在0.018 0~0.109 7μg/mL之间,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70%甲基硫菌灵WP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61.86%、56.09%和54.80%,在高粱生产中应用潜力大。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 病原鉴定 多基因联合分析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辣椒杂志 2024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辣椒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围绕辣椒炭疽病的为害症状、炭疽菌的生物学分类特性、侵染途径、生活史与传播方式及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技术展开论述,旨在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参考,以促进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粱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为明确重庆地区高粱主栽品种的炭疽病发生情况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为高粱炭疽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田间带菌种子接种的方法,对重庆地区推广的9个高粱品种进行了炭疽病的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9个高粱品种中川糯粱1号表现为高度抗病;泸糯8号为抗性;晋渝糯3号和国窖红1号被鉴定为中度抗病;有3个品种和红缨子的抗性级别一致,为感病品种;渝糯粱1号、青壳洋2个品种受炭疽病侵染最严重,被鉴定为高感品种.川糯粱1号、晋渝糯3号和泸糯8号亩产量最高,在436.2~447.5 kg之间.高粱品种的炭疽病发生病情指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产量性状不存在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川糯粱1号、晋渝糯3号和泸糯8号对高粱炭疽病抗性强、产量高,可用于抗病育种和高产高效研究材料.国窖红1号虽产量较低,但属于高粱炭疽病中度抗性品种,且因产量与炭疽病发生病情指数不存在相关性,仍可作为抗病育种研究的材料.

关键词: 高粱品种 炭疽病 抗性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加工型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重庆加工型辣椒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比较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采自重庆石柱县和綦江区等加工型辣椒主产区的炭疽病典型病样,进行病原菌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对分离培养的病原菌进行6种常用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病原鉴定结果:从加工型辣椒果实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6个菌株,其菌落、分生孢子及附着胞等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烯肟·戊唑醇和45%咪鲜胺对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147 3 mg/L和0.213 6 mg/L,可为田间药效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炭疽病 病原鉴定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疽病胁迫下的茶树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茶树不同炭疽病受害程度的叶片及健康叶片为材料,室内测定其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炭疽病危害后,茶树叶片的光谱值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740~1 000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下降趋势;而1 370~2 500nm波段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在742~974nm和1 374~2 500nm,炭疽病受害程度与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分析表明,在680~780nm范围内处理间变幅最大,有2个波段的一阶微分值与受害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分别为715~763nm和776~778nm波段。建立的炭疽病严重度诊断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利用植被指数(Rg-Rr)/(Rg+Rr)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最高。

关键词: 茶树 炭疽病 受害程度 高光谱 诊断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葡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试验

西南园艺 2005

摘要:重庆地区葡萄栽培上危害损失严重的病害主要是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和灰霉病.除开品种抗性外,大气温度、湿度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本试验表明,改善果园环境,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整形修剪,保证通风透光,并结合化学、农业措施来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黑痘病和灰霉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葡萄 白腐病 炭疽病 防治 组合方法2-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辣椒抗炭疽病材料筛选

西南园艺 2005

摘要:采用成熟果实鉴定方法对146份加工辣椒专用材料进行了室内炭疽病抗性鉴定,鉴定出抗病材料5份,中抗材料10份.

关键词: 加工辣椒 炭疽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