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基因定位(模糊匹配)
7条记录
“双碳”目标下低碳农业技术发展应用条件评价及路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目标下,科学评估筛选适宜不同地域的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并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农业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采取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表明,种植、养殖、能源消耗3个方面42项技术中发展应用条件综合水平位于3≥Z≥2.5、 2.5>Z≥2、 2>Z≥1等3个区间的比重分别为16.67%,61.90%,21.43%,大部分技术在重庆具有较好的综合推广应用条件,其中种植方面最好;重庆低碳农业发展可采取分区分级思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按粮食主产区、养殖集中区、生态脆弱区分区推进"双增双减""稳能减排""提能固碳"综合技术路径,根据技术发展应用条件水平分级优先推广位于3≥Z≥2.5区间的7项技术,以及位于2.5>Z≥2区间的26项技术.最后提出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发展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农业技术 减排固碳 环境保护 德尔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ryza sativa)感光抑制基因Hybrid Rice Photoreceptor SuppressorGene 1(HRPSG1)的定位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更多的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完善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本课题组在水稻品系'神9A'中发现一个能够抑制感光的基因,暂命名为Hybrid Rice Photoreceptor Suppressor Gene 1 (HRPSG1).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通过杂交不育系配组方法与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0条染色体长臂中段SSR-15和SSR-2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22 cM和0.025 cM,物理距离为115 kb.通过测序发现LOC_Os10g32600的外显子有两处碱基的突变,因此初步认为LOC_Os10g32600就是'神9A'中抑制感光的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DTH8和HD1在'神9A'中的表达量急剧下降,分别仅有'Q6A'的0.34和0.26.该结果为下一步HRPSG1基因的功能分析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神9A HRPSG1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曲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本文作者对不同水稻品种和育种材料的稻曲病抗性水平及不同抗性亲本材料配制的杂交种抗性变化规律,以及抗性遗传机制、抗性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本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深对水稻-稻曲病菌互作体系的认识,将全基因组、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的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稻曲病育种效率。

关键词: 稻曲病抗性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育种技术 育种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大粒基因BG3(Big Grain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资源库中发现了一个大粒品种,暂被命名为big grain 3(bg3)。该品种的千粒重明显高于常规水稻品种。通过遗传分析表明该大粒性状为数量性状。与R28相比,bg3的籽粒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6.45%和25.81%,呈极显著增加。利用F2代群体中与R28相同粒型的植株提取DNA用于定位主效基因BG3,最终将BG3定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的SSR引物RM1342和RM6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027 c M和0.033 c M。通过测序比对发现,Os02g47280的第二个外显子有两个碱基的变化,使得BG3的编码提前终止。该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粒 BG3(Big Grain 3)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的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一个同时导致营养和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水稻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在水稻籼型恢复系602组织培养后代中,发现一个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抽穗期,以野生型为对照,对ddf2株高、主穗长、节间和功能叶的长宽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冷冻切片等技术对茎、叶和花器官进行详细的形态和组织学分析。分别以西农1A和中花11为母本,以DDF2/ddf2杂合株系为父本构建2个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结果】相较于野生型,突变体各节间的长和茎粗均极显著降低,叶片极显著变短、变窄,同时花序也极显著变短。组织细胞学分析发现,突变体大叶脉数目和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小叶脉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宽度明显减小,进一步比较2个小叶脉之间的叶肉细胞,发现在突变体中细胞数目和尺寸均显著降低;突变体茎秆维管束的数目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统计发现2个大维管束之间基本组织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大小都显著小于野生型,表明ddf2突变体茎、叶细胞分裂和膨胀都受到了抑制;此外,ddf2突变体的花器官特征发育受到了严重干扰:第一轮外稃顶部弯曲、内稃不同程度退化,第三轮雄蕊器官严重退化,部分甚至转化为雌蕊状器官,另外部分ddf2小穗的护颖过度发育,转变成稃片状,一些小穗还表现分生组织确定性的丢失,发育出2个以上的小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中花11/ddf2的1 024株F2分离群体,最终将DDF2精细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位置处,位于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S-11和S-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和0.098c M,物理距离为90.295 kb,并与标记S-24共分离。分析定位区间的基因,发现共有MSU注释基因12个,其中一个编码Sec3_C蛋白的LOC_Os11g17600内部包含共分离标记S-24,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突变体的叶、茎和穗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初步将LOC_Os11g17600作为DDF2候选基因。【结论】DDF2是一个同时控制水稻茎/叶和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矮化 花器官 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爪哇稻NS2098与籼稻桂农占杂交并自交获得的F2群体,对水稻落粒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难落粒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Sh(t)控制。利用分子标记将sh(t)定位在第1号染色体的SSR标记RM11869、RM3825、RM11875、RM8278、RM315、RM11893和RM1387附近,与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1.65,1.59,1.46,1.65,1.72,1.72和4.13 cM,与落粒性基因qSH1的1个SNP临近。序列分析表明,NS2098在该SNP位点为碱基T,而桂农占为碱基G,与qSH1基因的报道结果一致,推测Sh(t)与qSH1可能是同一基因。

关键词: 水稻 落粒性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粒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育种利用

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穗部形态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水稻遗传改良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复粒稻是发生于水稻穗粒部的一种突变体材料,在形态上可分为小穗簇生型和颖壳多雌型两种,有自然突变、杂交变异和理化诱变等多种来源途径。作为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在水稻新材料创建、复粒型新品种选育、改善杂交制种结实性及探讨单子叶植物成花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创造复粒新型育种材料、提高穗着粒密度及穗粒数、有效缩短穗长度、改良水稻植株性状及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复粒稻的资源类型、来源途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其育种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粒稻 种质资源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