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光照(模糊匹配)
4条记录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板温室内立体育秧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分析

种子科技 2018

摘要:主要以重庆PC板温室内多层立体育秧架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目的,首先对PC板温室内多层育秧架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其次针对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造成各层之间温度差异的原因之一;温度对秧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光照对秧苗的株高影响显著(相关系数0.576),且对秧苗的茎粗影响极显著(相关系数0.814)。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工厂化立体育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室 立体育秧 温度 光照 秧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水体中汞的非生物甲基化研究

环境化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稻田原位培养的方法,考察了稻田水体汞的非生物甲基化及沼灌对稻田水体汞非生物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阔水面无机汞甲基化的转化率为3.14%-3.17%,明显高于水稻行间(0.83%-1.95%),光照加速了稻田水体无机汞的甲基化过程.常规稻田水体中甲基汞以生成为主,表现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甲基汞的含量逐渐增加至0.63 ng·L-1.与常规稻田水体相比,沼灌稻田水体先出现甲基汞的峰值,随着体系光量子的累积,甲基汞逐渐光解,其含量逐渐降低.常规稻田水甲基汞的含量与光照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1-0.86),而沼灌稻田水中甲基汞的含量与光照呈抛物线关系(R2=0.33-0.80).沼灌稻田水体中高分子量的溶解态有机质如腐殖质和富里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稻田水体,且芳香性物质含量占比较高,使其中无机汞的甲基化过程要更复杂.

关键词: 沼液 稻田 光照 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环境因子对昆虫适应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全球气候频繁变化导致生物所栖息的环境条件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会因此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当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便会产生各种胁迫反应。为了研究环境胁迫对昆虫适应性的影响,文章归纳了温度、水分、大气CO2浓度升高以及光照胁迫对昆虫生存、发育、生理代谢、遗传与生态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就环境对昆虫胁迫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昆虫 温度 水分 CO2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