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重庆丘陵山地玉米"缩行扩株"下产量及光合性能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田红琳

作者: 田红琳 1 ; 刘春英 1 ; 李晔 1 ; 崔俊娟 2 ; 许明陆 1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

2.重庆市石柱县农委,重庆409100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作物产量;光合性能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

页码: 00000005-00000008

摘要: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饲、经济作物,中国玉米平均单产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对产量的提升贡献最大,但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受限,因此,主攻单产是中国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西南玉米生态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生态区之一,地处西南玉米生态区的重庆,地形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阴雨寡照,极端气候频发;常年稀大行的种植习惯,致密度、单产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背景下,通过增密及株行距的改变来协调群体内个体间的通风、受光,最终提高产量。

分类号: S513.04

  • 相关文献

[1]渝单30在不同株行距配置下产量及光合性能研究. 田红琳,李晔,刘春英,杨华,张丕辉,许明陆. 2017

[2]种植密度对重庆地区玉米产量及茎秆强度的影响. 李鸿,周茂林,李晔,蒋志成,冯定明. 2021

[3]沼液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质量的影响. 李萍,蒋滔,陈云跃,龙翰威,韦秀丽,高立洪. 2013

[4]重庆紫色甘薯高产优化技术研究初探(英文). 黄世龙,钟巍然,张晓春,王卫强. 2011

[5]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产量的影响. 钟巍然,任自明,谢明菊,王卫强. 2015

[6]P肥、K肥及种植密度对紫云一号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王卫强,高荣,黄世龙,钟巍然,任自明,谢明菊,谷明禹. 2010

[7]P、K肥及种植密度对重庆市深丘低山区马铃薯紫云1号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钟巍然,黄世龙,任自明,谢明菊,谷明禹,王卫强. 2011

[8]主季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粱再生产量的影响. 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吴毓,黄娟. 2021

[9]不同栽培条件对马铃薯紫云1号产量影响的研究. 钟巍然,黄世龙,张晓春,任自明,谷明禹,谢明菊,王卫强. 2011

[10]利用玉米茎尖技术转化TR1-EPSPS. Wang Nan,王楠,Qiu ZhengGao,邱正高,Zhang Yaqin,张亚勤,Yuan Liang,袁亮,Yang Hua. 2012

[11]玉米精氨酸酶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初步分析. 张佩,杨小艳,邸宏,曾兴,刘俊峰,李新海,王振华. 2012

[12]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 YAO Xiong,姚雄,LI Jingyong. 2015

[13]不同施肥水平下青贮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化特点. 田红琳,刘春英,许明陆,李晔. 2019

[14]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体系与应用前景. 陈文俊,李明媚. 2009

[15]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林清,吴红,周幼昆,雷开荣,谢树章. 2012

[16]玉米温-热种质杂交后代选系遗传结构的SSR标记分析. 雷开荣,吴红,陈文俊,林清,陈旭,蒋志诚. 2008

[17]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CM8401的获得及功能性状鉴定. 谢树章,翁建峰,韩垚,吴红,雷开荣,杨小艳. 2023

[18]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吴园,李波,郝艳睿. 2019

[19]基于3D卷积的高光谱玉米地块识别模型设计与实现. 虞豹,周蕊,李波,王克晓,黄祥. 2022

[20]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杨小艳,吴红,谢树章.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