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穗型杂交中籼新组合Q6优28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6优2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Q6A与自育恢复系Q恢28配组联合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穗大,产量高,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9—2015年亚洲境外优质高产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报告
《南方农业 》 2017
摘要: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的资助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加大了在孟加拉国、越南等境外优质高产农作物的试验示范,重点是杂交水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连续多年来的试验示范效果显著:在孟加拉国,每hm~2平均产量为9.75~10.8 t,高者达11.6~12.6 t,较当地主推品种BRRI29增产32%~40%,品质和抗性较好,Q优108和SQR-6两个新品种通过孟加拉国国家审定;在越南,每hm~2平均产量为7.2~9.8 t,高者达10.5~12.0 t,较当地主推品种Ⅱ优838增产20%~30%,品质和抗性较好,Q优12新品种通过越南国家审定。通过实施该试验示范项目,促进了重庆农业走出去承担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促进了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了"Q优"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孟加拉国 越南 杂交水稻 “Q优”系列 试验示范 增产


杂交水稻新组合Q6优28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6优28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三系籼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6)。不育系Q6A对授粉期温度敏感,35℃以上高温影响不育系结实。通过对近3 a Q6优28在不同区域制种试验,总结了通过基地选择、始穗期安排、群体构建、肥水管理、"九二○"施用、病虫防治等方面控制获得高产优质种子的制种技术。为Q6优28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三系杂交中籼组合渝优865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优865是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802A与恢复系渝恢865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3年通过重庆市审定(渝审稻2013001)。介绍了渝优865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渝优865在重庆的高产制种技术。


优质水稻恢复系渝恢2103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恢21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以国际水稻所资源IR9129的变异单株为亲本,采用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香稻恢复系,具有米质优、稻瘟病抗性较强、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等优点,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配组的杂交水稻品种渝香203先后于2006,2008,2008和2009年通过了重庆、贵州、陕西和江西等省级品种审定,并于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1年开始连续6 a被推荐为重庆市推广的水稻主导品种。


常规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从5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到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众多品种的单产潜力并未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41.7%,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16.6%,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Q香优100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香优100是用不育系Q香1A与恢复系R100配组育成的生育期早、品质好的中早熟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在2011~2012年贵州省特种稻品种区试中,平均单产505.28kg/667m2,比对照凯香1号增产3.39%。具有生育期早、品质好、丰产性较好等特点。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