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特征特性(模糊匹配)
28条记录
糯玉米新品种玉糯5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糯52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EX 931为母本,D 518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2013005)。该品种生产种植表现品质优、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糯玉米 玉糯52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扬稻6号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对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的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不同时期播种,大田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并鉴定米质和稻蔸越冬性;在室内低温条件下测定苗期叶片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对不同密度处理的扬6早再生力进行鉴定。【结果】扬6早生育期为99 d,比扬稻6号少32 d;与扬稻6号相比,扬6早除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略高外,其他主要性状尤其是单株有效穗数明显降低;扬6早米粒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扬稻6号低,米饭柔软,粘聚性好,食味佳。扬6早轻感稻瘟病,抗病性和抗寒性均优于扬稻6号,且稻蔸越冬性较好。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以每穴3苗、株行距16.7 cm×20.0 cm处理的出苗总数、稻蔸成活率、每蔸平均出苗数较高,扬6早表现较强的再生能力。【结论】扬6早株型适中,抗倒、抗病、抗寒,长势好,再生力较强,米质食味性好,在华南稻作区可作早稻种植,收获后稻田可作晚稻秧田。

关键词: 水稻 扬稻6号 扬6早 早熟突变体 特征特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5A等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特性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15A、Q1A、Q2A、2A、Q4A和82A等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始历期缩短,幅度为15~20 d,主茎总叶数减少,幅度为0.5~1.5叶。在调播差期时以叶差为准,误差较小。Q2A、2A、Q4A、82A制种的播差期可参考对照Ⅱ-32A进行调节。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Q优12中稻再生稻生产表现及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12

摘要:Q优12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Q4A与自育恢复系R1222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籼优质高产型杂交中稻组合,多年试种、示范表明,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再生力强,具有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兼优的表现。本文介绍了Q优12特征特性及作中稻、再生稻种植的生产表现,并提出了相应栽培技术。

关键词: Q优12 特征特性 杂交中稻 再生稻 产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玉米舟玉6号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介绍了杂交玉米舟玉6号的特征特性和示范应用效果,并从播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舟玉6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Q优12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优12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用自育新不育系Q4A与自育恢复系R1222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较优。200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0800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Q优12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稻蓉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介绍了蓉优8号品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为: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管好水分;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蓉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磨芋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西南园艺 2000

关键词: 蘑芋 特征特性 开发利用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