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碳”目标下低碳农业技术发展应用条件评价及路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目标下,科学评估筛选适宜不同地域的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并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农业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采取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表明,种植、养殖、能源消耗3个方面42项技术中发展应用条件综合水平位于3≥Z≥2.5、 2.5>Z≥2、 2>Z≥1等3个区间的比重分别为16.67%,61.90%,21.43%,大部分技术在重庆具有较好的综合推广应用条件,其中种植方面最好;重庆低碳农业发展可采取分区分级思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按粮食主产区、养殖集中区、生态脆弱区分区推进"双增双减""稳能减排""提能固碳"综合技术路径,根据技术发展应用条件水平分级优先推广位于3≥Z≥2.5区间的7项技术,以及位于2.5>Z≥2区间的26项技术.最后提出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发展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重庆大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现状和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本试验在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聚集区开展实地调查、采集,重点分析该地区野生猕猴桃果实特异性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集中分布在海拔978~1758 m的高山上,以中华、美味及两者混杂类型分布为主,另有软枣、显脉和硬齿猕猴桃等野生资源分布,该区域以城口县野生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果实性状分析显示了重庆大巴山野生猕猴桃有着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SSR标记从DNA层面也印证了这一点。采集的41个野生资源按成熟期分类可分成3类:早熟资源5个、中熟资源34个和晚熟资源2个。有14个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5%以上,4个资源的VC含量达到200 mg/100 g以上。另外,根据资源特异性筛选出5个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野生资源。重庆大巴山地区蕴含的丰富野生猕猴桃资源可为猕猴桃人工驯化、品种改良提供种质资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