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武隆高山甘蓝根肿病气象预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为防御和减轻重庆地区高山甘蓝根肿病的发生,选择武隆高山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该区2010—2014年气象资料和高山甘蓝田间试验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根肿病发病率的关系。筛选出对根肿病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为定植—成活期的累积雨量、定植后第12~14日平均气温,采用回归方法建立甘蓝根肿病气象预测模型。利用2015—2016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试用,确定系数R2为0.68,说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可应用于重庆高山地区甘蓝根肿病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气象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将为高山甘蓝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重庆市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初报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以抗性稳定的甘蓝品种为鉴定寄主,采用重庆地区甘蓝黑腐病菌株,研究了不同的接种条件、接种方法对甘蓝抗病性表现的影响。本研究筛选出一套适用于重庆市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在25 ℃,运用喷雾法或离体滴接法把1.0×10~8 cfu·mL~(-1)的细菌悬浮液接种于甘蓝4~5片叶期,保湿24~48 h,7 d后调查统计病情指数。此方法可运用于甘蓝黑腐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品种鉴定、病原菌小种鉴定等方面。


不同配制营养液对甘蓝漂浮育苗及物理杀菌效果影响研究
《南方农业 》 2016
摘要:2015年6—10月,在重庆市武隆县双河乡木根村利用3种营养液进行甘蓝漂浮育苗试验,分析不同营养液的甘蓝育苗效果;在首次育苗后,采用加热、紫外灯及"紫外灯杀菌+臭氧杀菌"3种物理方式杀菌,分析杀菌前后微生物和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漂浮育苗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1∶1时,甘蓝苗品质最好;"紫外灯+臭氧"对营养液的杀菌效果最好,基本能达到100%;在紫外灯杀菌方式下,3种营养液的铵态氮、硝态氮、磷酸盐及p H没有什么变化;在加热杀菌方式下,3种营养液硝态氮和铵态氮呈下降趋势,p H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紫外灯杀菌+臭氧杀菌"方式下,3种营养液的硝态氮增加,铵态氮、磷酸盐和p H都呈下降趋势。


4种甘蓝根肿病分级标准的应用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肿病是甘蓝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但目前国内对其危害程度仍没有统一分级标准。本文依据室内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自拟了一个分级标准,并参考国内常用的陶伟林、司军、王恩彦提出的3种分级标准。应用这4种分级标准分别对田间随机抽取的150株甘蓝进行分级,调查分析了4种分级方法的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了4种分级标准不同级数与地上部分鲜重、结球鲜重之间相关系数大小差异,计算了4个标准中最高级数未结球株数占未结球总株数的比率。结果表明,作者自拟分级标准所获得病情指数大小居中,能较好地评估病害发生情况。地上部鲜重和结球鲜重与作者自拟标准级数相关性均为最大,表明作者自拟标准在4种分级标准中最为合理,应用结球鲜重大小变化来反应病害严重度更为科学。作者自拟标准的未结球情况集中发生在分级级数9级,所占未结球比率最大,比其它3种方法更能反映出生产实际状况。综上所述,作者自拟标准总体上优于其它3种方法,具有较高参考应用价值。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