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碳”目标下低碳农业技术发展应用条件评价及路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目标下,科学评估筛选适宜不同地域的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并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农业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采取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表明,种植、养殖、能源消耗3个方面42项技术中发展应用条件综合水平位于3≥Z≥2.5、 2.5>Z≥2、 2>Z≥1等3个区间的比重分别为16.67%,61.90%,21.43%,大部分技术在重庆具有较好的综合推广应用条件,其中种植方面最好;重庆低碳农业发展可采取分区分级思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按粮食主产区、养殖集中区、生态脆弱区分区推进"双增双减""稳能减排""提能固碳"综合技术路径,根据技术发展应用条件水平分级优先推广位于3≥Z≥2.5区间的7项技术,以及位于2.5>Z≥2区间的26项技术.最后提出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发展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李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和2023年对收集的102份李资源的11个果实性状进行鉴定,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可食率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利用78对多态性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405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6~0.80,平均值0.53。对SSR标记和11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55个SSR标记与主要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1%~14.76%。其中有29个标记在两年的GLM和MLM模型下,出现2次及以上与同一性状极显著关联。筛选出可区分102份供试材料的27对核心引物,并构建了102个李种质的指纹图谱。


我国李树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简述李树主要害虫食心虫、蚜虫、红蜘蛛的为害特性。重点综述了李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农业防治(改善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植物次生物的应用、病原微生物的应用、天敌资源的应用)和化学防治。建议应该更加重视害虫综合防治,深入开展更多的防治方法研究并实施推广。


李种质资源ISSR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的利用目前收集得到的李资源,对重庆地方李品系和国内外引进的李品种共40份资源进行了ISSR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134条带,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3%,其中9条特征性谱带可用于品种鉴定和系谱分析的参考性标记。此外,13条引物可将40份材料完全区分开来,图谱分析表明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组,进一步可细分为4个亚组;主坐标分析将其分成6类,其中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分别单独成类。2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均与按原产地划分的结果不完全相符,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与其余品种(品系)的亲缘关系较远。来自江苏的早黄李与日本和美国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初步推测国外中国李可能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


水分胁迫对桃形李叶片含水量、质膜透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PEG-8000处理桃形李(Prunus salicinaLindl)枝条产生水分亏缺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叶片RWC、RMP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加大,叶片RWC下降、MDA含量和RPM增大。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均表现出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的趋势;SOD活性在轻、中度胁迫下表现出先升后降,重度胁迫下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在胁迫过程中除重度胁迫处理低于CK外,其余处理均高于CK。
关键词: 李 水分胁迫 叶片相对含水量 质膜相对透性 抗氧化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