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若干国内外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国内标准测验种和17个具有应用潜力的国内外玉米种质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6对引物中筛选出44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49,依据24个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做聚类分析,供试玉米种质被分为7大类群,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基本相符。


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利用SSR对6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初探
《南方农业 》 2007
摘要:用SSR对60个玉米自交系的DNA进行分子标记和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利用14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5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4.07个,多态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389~0.832,平均为0.692。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58~0.756,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五个类群。利用这14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