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机插秧(模糊匹配)
4条记录
分蘖肥施用时期对水稻机插秧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以重庆市主导水稻品种Q优5号为材料,研究机插秧栽培不同追肥时间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时间对该品种的产量、分蘖和成穗率等性状的影响显著,对生育期影响不显著。综合产量、生育期、分蘖、成穗率等因素,确定插后15~25 d为Q优5号的最佳追肥时期。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肥 施用时期 机插秧 群体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系杂交籼稻品种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模式CF(基肥∶分蘖肥∶穗肥=7∶3∶0)、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1(基肥∶分蘖肥∶穗肥=7∶0∶3)、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_2(基肥∶分蘖肥∶穗肥=3∶3∶4)以及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研究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比较,常规施氮和氮肥后移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与CF处理比较,AF_2处理略微增加了水稻产量,增幅为2.9%~8.7%。穗部性状方面,与常规施氮处理比较,氮素后移处理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但AF_2处理的穗长和单穗干重明显增加,AF_2处理单穗干重低于5 g的穗子比例明显减少,而大于5 g的穗子比例显著增加。此外,AF_2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CF处理显著增加,后期生长优势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后移的AF_2处理有利于大穗形成,同时个体穗部性状得到改善,花后群体生长优势明显,但因有效穗数不足而较常规施氮模式CF的增产效果不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插秧 氮肥后移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我国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从生长发育特点、高产源库特征、壮秧培育、基本苗调节以及氮肥运筹等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建议充分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水稻主产区重点示范推广以钵苗摆栽、毯苗机插为核心的机插秧技术.结合南方特别是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区的生产实际,开展机插水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技术途径、籼型及籼粳型杂交稻在机插条件下的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基于传统宽窄行栽培技术、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以及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参数的插秧机装备研制以及稻田复种轮作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土壤保育、病虫草害生态工程防控技术.

关键词: 南方 水稻 机插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山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应用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11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水稻机插秧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苗床的选择与制作,播种与催芽,苗期管理,机插操作流程,插秧后本田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