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培环境下茶树嫩枝扦插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培环境下茶树嫩枝扦插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福鼎大白茶树嫩枝插穗为材料,先用4种质量浓度(0、50、100、200 mg/L)的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浸泡12 h,再分别对插穗进行水培和土培扦插;采用PAM-25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及生物学统计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AA处理下不同基质培养茶树嫩枝插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茶树嫩枝插穗培养中,89.4%~96.1%的光能被耗散,仅有3.9%~10.6%的光能用于光系统Ⅱ光化学反应。与土培扦插相比,水培嫩枝插穗的可变荧光(Fv)、潜在光化学活性(F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愈伤率显著提升,而初始荧光(F_o)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与水培对照相比,经100 mg/L NAA浸泡的水培插穗,其Fv/F_o、最大电子传递效率(maximum electron transfer efficiency,ETRmax)、光化学反应[Y(II)]、光响应曲线斜率和愈伤率显著增加,而F_o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土培对照相比,经50 mg/L NAA浸泡的土培插穗,其最大荧光(Fm)、F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Fv/F_o显著降低,生根率显著升高;土培环境下的生根率显著高于水培,其中100和200 mg/L NAA浸泡处理组的插穗生根率均达到30%以上。【结论】茶树嫩枝扦插的光能利用率较低,应避免强光胁迫损伤。水培能显著提升插穗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加快愈伤组织形成,且不同质量浓度的NAA浸泡处理对水培嫩枝插穗的潜在光化学活性、光启动速率和愈伤率有提升作用,其中插穗前期100 mg/L NAA浸泡12 h处理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茶树嫩枝的规模化水培扦插技术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物候期茶树品种(系)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南方农业 》 2020
摘要:采用PAM-25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物候期类型的5个茶树品种(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物候期类型茶树的荧光参数特征,并比较各参数的品种(系)间差异.结果显示,茶树对吸收的光能,有79.4%~83.1%通过调节性或非调节性机制以热量形式耗散掉,20.6%~16.9%用于光化学反应.物候期较早的品种光合中心活性较强,光响应曲线斜率较大,半饱和光强较小,在作用光光强一定时实际光合量子产量高于物候期较晚的品种(系),表现出Y(II)、Alpha、ETRmax等参数显著高于晚生品种(系),Fo显著低于晚生品种(系)的荧光特性,且与茶树物候期的先后具有较高一致性.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份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以耐低温弱光指数作为品种耐性鉴定的依据,研究了四叶一心期,昼/夜温度10℃/5℃,光照70μmol·m-2·s-1的低温弱光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了其与耐低温弱光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后,辣椒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在处理3和5 d显著上升,处理7 d,非耐性品种qN显著下降,耐性品种qN显著上升或无显著变化;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呈下降趋势;半饱和光强(Ik)在非耐性品种中呈下降趋势,但在耐性品种中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qP不断下降,但耐性品种发生完全光抑制的光强显著大于非耐性品种。Fo、Fm、qP、qN、Fv/Fm、rETRmax、α、Ik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耐低温弱光指数显著相关,其中r ETRmax最稳定灵敏。qP光响应曲线和r ETRmax可作为实际生产中辣椒耐低温弱光的主要筛选指标。
关键词: 辣椒 低温弱光 耐低温弱光指数 叶绿素荧光 光响应特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