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倒置山区稻飞虱和捕食蜘蛛发生动态 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重庆倒置山区稻飞虱和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捕食蜘蛛对稻飞虱进行生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对移栽中稻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和捕食蜘蛛(Aranea Clerck)的数量进行拍查,每点系统拍查2丛,10个点,共20丛,分析其发生动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褐飞虱若、成虫的发生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水稻乳熟后期(4030头/百丛)和分蘖末期(865头/百丛)达峰值;白背飞虱若虫、成虫的发生动态也呈单峰曲线,均在水稻孕穗期(分别为1285和645头/百丛)达峰值;稻飞虱总量的发生动态呈双峰曲线,分别在水稻孕穗期(3870头/百丛)和乳熟后期(4030头/百丛)达峰值;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与稻飞虱群体发生动态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飞虱总量的发生程度与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捕食蜘蛛发生程度与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重庆倒置山区中稻田稻飞虱主要以若虫为害水稻孕穗期和乳熟后期,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与稻飞虱群体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在20.6~35.0℃、相对湿度56.4%~87.7%内,温、湿度与稻飞虱和捕食蜘蛛发生程度紧密相关.
关键词: 稻飞虱 捕食蜘蛛 发生动态 影响因素 倒置山区 重庆


茶园中柑橘始叶螨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明确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及其天敌在茶园中的发生规律,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针对重庆发生柑橘始叶螨的茶园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优势天敌捕食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柑橘始叶螨在田间的种群数量少于茶跗线螨,但其主要在4—5月发生危害,对茶产业的影响较大;茶园天敌主要有巴氏新小绥螨和尼氏真绥螨,其中尼氏真绥螨对柑橘始叶螨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在柑橘始叶螨的盛发期为优势天敌;室内测定尼氏真绥螨对柑橘始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Ⅱ型,取食幼若螨所需时间最短为1.08 h,且1天内取食高达55头。
关键词: 茶园 柑橘始叶螨 捕食螨 种群结构 发生动态 捕食功能


茶黑毒蛾的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其次是第5代,平均为26 d。第2、3、4代幼虫历期为20-21 d。7-9月为茶黑毒蛾成虫的主要发生期。此外,研究发现,根据茶园茶黑毒蛾的发蛾高峰日,采用历期法预测防治时期基本可行,可按照预测的时间进行防治或适当提前进行防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